罗曼帝国撑过了上一个饥荒旱季,但在这一次,或许除了军区之外,没有人能够撑过下一个干旱的季节了。
这是一个摇摇欲坠茅草顶与茅草地都被扒得干干净净的房子。
这栋房子能够在两国的入侵下支撑到现在,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教区光明神搞出来的活死人群上——
但现在,在活死人群因为长时间找不到食物开始内斗且数量锐减的情况下,这面原本可以给罗曼帝国苟延残喘时机的「外墙」此时此刻也已经快要彻底失去了作用。
而作为罗曼帝国坚实的盟友,阿莱塞人也早已放弃了对罗曼帝国前线给予的任何帮助——
他们最多就是在加森亲王的身边留下一只卫队,而后剩下的军队全部朝着东部的矿山挺进。
阿莱塞人的目标是罗曼帝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既然现如今罗曼帝国的沦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的话,那么他们选择先一步抢夺罗曼帝国的矿产资源,倒也显得正常。
“换句话说,我们只需要突破活死人群的阻碍,然后想办法在群山峻岭间开出一条直接通往罗曼帝国军区防线的通道就行了。”
有了来自国内生力军的支援,庇斯将军显得意气风发,在大地图上指指点点,打算用国内的资源好好为自己的战绩添上一笔史诗大捷。
在地图上可以看出,拦着伊苏嘉德殖民军的障碍,除了边境地图已经占领了几座空城的活死人群外,比较关键的可能会对己方带来麻烦的障碍,其实也就三个。
其一,是罗曼帝国中部的群山——罗曼帝国的中部平原实际上是一个硕大的半盆地,以中央区为中心,在西侧,东侧,以及南侧均有部分山脉作为阻挡。
而且很要命的是,拦在殖民军前进方向上的山脉就是一条崇山峻岭,而盟友呼托特汗前进方向却是一条广阔无垠的平原大道。
虽然不是不可以借用盟友的进攻通道,但转念一想罗曼人可能会在平原上架构更多防御设施进行抵挡后,庇斯将军思来想去决定,干脆打罗曼人一个措手不及,就从群山峻岭间把我们的大部队输送进去吧!
庇斯将军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完全是因为国内支援的「塞壬」的存在。
塞壬们可以在魔力充裕的情况下,在「不破坏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将无机质转化成血肉。
那些血肉是可以食用的,是可以被轻而易举剥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剥离那部分血肉会导致整体结构的崩塌的话,那些血肉也会以亮红色作为警告阻止他们的进一步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让塞壬作为开辟山岭隧道的工兵部队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伊苏嘉德殖民军只需要做好随时随地加固隧道岩壁的准备就是了。
在隧道成功建成后,他们自然可以将数万大军直接调转到罗曼帝国防御空虚的山岭的另一侧……在那儿,庇斯将军很大概率会碰上第二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便是罗曼帝国甚至在山岭上的传统堡垒——那种四四方方的城堡。
虽然对庇斯将军的大军没有实际上的威胁,但它们对后勤路线的威胁却是实打实的。
两军开战,除了武器装备的等级,士兵的个人素养与将军的战略指挥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后勤的保障。
尤其是在更换了新式步枪后,缺乏了后勤,伊苏嘉德的军队就没办法用手里的烧火棍与敌人对抗。
在前线越推越远的情况下,他们后方后勤要走的路自然也就越来越长——为了避免脆弱的后勤部队遭到敌人的威胁,拔除山间的城堡是必要的。
“我们的火炮部队准备好了吗?”
伊苏嘉德的殖民军正好有对抗城堡的利器——那就是火炮。
虽然临时从铁壳船与「施锥级铁甲舰」上拆下来的舰炮在运输方面格外的困难,但至少殖民军有了真正意义上能够用马车拉着走的火炮——
这些火炮可以在山地上进行架设,而且射程也足以覆盖到山岭中的所有城堡。
庇斯将军计算,每一个城堡里的驻军数量不可能太多。一方面是城堡的储备粮数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罗曼军区需要同时面对两个敌人对机动兵力的数量要求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一栋城堡有两百名驻军已经算得上是兵员充沛了,更多的城堡或许连100名驻军都没有。
用火炮轰几轮,迫使他们投降的话,我方不仅可以为后勤运输提供一个保障,甚至还能有现有的城堡可以利用驻守……
这便是庇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