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时不时蹲下来捻一把,检查稻谷的成色。
“同志们再加把油,咱们把最好的谷子挑出来,稻糠要扬尽了,里头更不能有小土块,小石子,稻谷要晒得干干的,不然送过去人收购站不收,再让咱们拉回来晒几天,那可是有得折腾了。”一听他的话,社员们更认真了,显然都知道收购站的德行。赵云清顶着篮子过去:“爸,喝水。”“大队长,你儿子又给你送水来喽。”赵建国哈哈一笑,打开篮子灌下去半壶:“爸喝了,赶紧回家吧。”赵建设正巧在旁边,就逗他:“云清,叔能不能喝一口?”“叔叔请喝,要是不够我再回去拿。”赵云清自然不会小气。赵建设听了就乐呵,忍不住夸:“这孩子比国庆懂事,国庆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整天没个人影。”“爸,咱的稻子这么好,收购站的人肯定挑不出错。今年金水大队的收成是真的好,稻子一收起来,社员们心底就有数了。一亩地产量能比去年多三分之一,稻穗都是饱满金黄的,看着就让人心底欢喜。赵建设笑道:“咱们的稻子是好,但是送收购站不是好就行的,害,你一孩子不懂。”“别跟孩子说这个。”赵建国骂了一句。这话让赵云清更加好奇了,两只眼睛直往他爸看。赵建设不以为然:“孩子现在还小,那以后不得长大。”
赵建国不搭理弟弟,摸了摸儿子脑袋:“你先回家吧,
等明儿个爸带你一块儿去交公粮,
给你买好吃的。”
等孩子走了,赵建设又问:“哥,咱这稻子晒得差不多了吧,啥时候去交公粮?”一天不交公粮,大队里头就不能分粮食,自然是家家户户惦记着这事儿。赵建国也惦记,但还是说:“不着急,别冒尖的去。”他心底隐隐约约觉得大队今年的收成未免太好了一些,他们收割的时间门也早,要是这会儿就去交公粮肯定是第一个。当第一个可不是啥好事儿。赵建国压了几天,一直到听闻隔壁大队已经交完了公粮,才喊上社员装袋出发。天蒙蒙亮,一辆辆双轮车就排在了晒谷场前,社员们将装满稻子的袋子叠在双轮车上,每一辆车都叠得高高的。能去交公粮的社员都经过挑选,都是身强体壮的。“出发!”赵建国一声令下,带头拉着车往临川镇走,他的双轮车上还坐着一个孩子,正是赵云清。他好奇的张望着,又问:“爸,我还是下来自己走吧。”“跟稻子比起来你轻得很,坐稳了。”赵建国笑着回答。这一趟因为拖着稻子,车队的速度十分缓慢,用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门才到镇上。赵建国没耽误,直接带着车队往粮站跑,但等到了粮站那条街,就瞧见前面已经排起长队来。太阳火辣辣的,即使带着草帽也不顶事儿,赵建国倒是有些后悔带孩子出来。“儿子,还得等好一会儿,你去那边屋檐下等。”赵云清不乐意,他宁愿陪在爸爸身边。等了一会儿,队伍里头的叔叔伯伯都已经满头大汗,赵云清主意观察了一下,发现但凡还没交完公粮的队伍脸色都不轻松。反倒是交完的能看见几分喜色,中间门还看到一队人愁眉苦脸,稻子原样的拉了回去。这看得赵云清心底一个咯噔,金水大队的稻子是好,但万一遇到人故意为难怎么办?要是原样来回去,这得费多少事儿。小孩儿顿时苦了脸,在心底拼命喊:交公粮顺利,一定要顺利!要是粮站的人敢为难,他就要发威啦!赵建国摸了摸他的脑袋:“去那边坐一会儿,不然待会儿又晒得蜕皮。”赵云清这才跑到了屋檐下坐着。哪知道往后一靠,门吱呀一声就开了,吓得他整个人蹦起来。一抬头,却看见门里头站着个女人,看着大约三十出头,剪着短发很是利落。看见门口的孩子,女人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又愣了愣,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小孩儿,你干啥呢?”女人板着脸有些严肃。赵云清连忙解释:“阿姨,我跟爸爸来交公粮,在您家门口乘一会儿凉,我这就走。”“谁让你走了。”女人打量他一下()?(),笑了一声:“天热吧?”
赵云清点了点头()?(),不知道她啥意思。
女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