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最后几天,小雨一直不断,老天就像个玩杂耍的,明明上午还是艳阳普照,下午却哗啦的下起雨来,厚厚的积云滚滚而来。
所幸只是冷空气路过,并未真个就下暴雨。但饶是如此,也把辽东折磨的够呛,这种天气,对于现在薄弱的航海技术也开始升温,天子刘彻的六月上旬先后下旨免去了十一名黄老派的官员,改而任命得到他欢心的激进派。虽然被罢免的这一批官员大都属于政治决策核心之外的几百石的小官,但是它产生的政治影响却是长远的,它向帝国的家族门阀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天子即将改变大汉国推行了七十多年的国策,一种新的体系即将建立。门阀中人,向来就是以家族利益为要务,家国家国,家族的利益重于国家利益!而一个旧的秩序崩溃,必然会产生一批新的利益集团。几乎所有自认为有实力在这次混乱中吃到只螃蟹的家族,都开始暗中积攒着力量。表面上看上去,长安除了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处于紧张之外,其他的一切平稳,但暗地里却暗流涌动,平静的湖水之下酝酿着可怕的风暴。建元二年六月,屹立于大汉七十年不倒,从战国开始就是名门望族的武陵余阀轰然倒塌,包括武陵郡守余安在内的七十多名相关官员落马。他们的罪名是,里通叛逆,图谋不轨,庭尉张汤亲自在庭议中列举了余阀的三十七项罪状。条条可诛,罪罪当死。武陵余阀,在大汉国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到底这个家族是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典型地方门阀,其余门阀见了未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但是人们还没有从这场地震中请醒过来,另一桩大案爆发,包括襄宁侯,信安侯等十一名高祖皇帝所封地公侯被天子夺去爵位,贬为庶民。原因是有确凿的证据显示。这十一名年轻的公侯在地方横行霸道,依仗权势,欺男霸女,严重违反了高祖皇帝遗训。这一切地一切都如地震一般考验着人们的心脏。谁也不知道,天子下一个要铲除的门阀是谁?事实上当这些消息传到辽东时,李云就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孝景皇帝有确切的证据,却没有动手的范例。譬如武陵余阀,这个家族很有意思,是典型的骑墙派,谁强就跟着谁的脚步走。当年,项燕兵败秦将王剪,这个家族见势不妙。立刻抛弃掉楚国,向秦国暗中送交了投诚书,果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个家族因为属于楚国投降最快地家族。而受到了秦始皇的器重。楚汉争霸时,最开始,余家是坚定的倒汉派,对于项羽的要求从不含糊,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等到项羽势孤之时,他立刻就投降了汉军,成为坚定地倒楚派,为大汉安定武陵局势,缉捕项羽旧将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尽管这个家族风评不好,而且在地方上喜欢耍点小聪明,偷偷的多垦点地,
少报点人口和田亩什么的。
但是历代大汉天子却一直都是听之任之,并不怎么管他。
原因很简单,在武陵这地面上,余家是地头蛇,这里的局势不同余帝国其他地方,少数民族比较多,稍有不甚,就会激化矛盾,引发当地的叛乱。
而余家世代与当地头人交好,联姻,和各个部落关系良好。再者说,虽然余家爱贪便宜,但是在大事上还是相当有分寸的,两边都买好,两边都不得罪,这是该家族的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一次,很显然,余家撞到铁板上了。他在处理天子废后还是反对天子废后的态度上暧昧非常,假如他是坚定地一方,那也就罢了,但是他却偏偏的一边向天子上书,大唱赞歌,一边却又和陈家眉来眼去,甚至还想借这个机会搭上太后的线。刘彻这人其实很简单,在他眼里,不是黑的,就是白,再没有第三种颜色。余家这样的做法无疑令刘彻很生气,生气地天子决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于是便令庭尉张汤抓抓余家的痛脚,稍稍给点意思。谁知道这一查就查出了一大堆罪证,其中包括了余阀那点子隐瞒人口,虚报田亩的烂事,更查出了他暗中将大批军械买卖给当地少数民族的事情。其实说良心话,这点事情,天下那个家族门阀没有?本来这事情若是换一个人去查,也顶多就是不疼不痒的找找毛病,随便抓个人当鸡杀了。但是偏偏派出去地张汤,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庭尉张汤以二十四岁的年纪,成为大汉国历史最年轻的庭尉,正是乘机捞政绩,树威望的时候。再加上他这人出名的难以相处,执起法来,那是谁也不怕,连皇后和长公主他都照抓不误,更何况这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