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新的发现,自然是指白令海峡的对岸,遥远的美洪大陆的前哨:阿拉斯加。按照历史的发展,现在阿拉斯加应该是冰雪的国度,但是倘若可发现那里,那么便可依照航线继续东行,那里是富饶的,无主的美洲大陆,那里有辣椒,有玉米,更有无数的矿产,倘若可发现美洲,那么李云一定会帮它取一个新的名字。新神州,还是帝国大陆,反正随便了,美洲只要发现,那么大汉国便从此衣食无忧,有了新的立足之地了。当信笺交到东方朔手中时。已是初春时光,船队的各种补给早已准备妥当,一千二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拷担任起沿途的护卫工作,东方朔和刘康这一去,或许是数年,或许是十数年,所以,东方朔辞掉了官职,安心当起了商人。当他得到李云信笺后,立刻视若宝贝,不过他并不打算,沿李云线路前进。在他心中,一直南行,一直向南才是黄金和财富的国度,他要去身毒,去那些被大汉所熟悉的的方。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分出了三艘大船和两艘小船,将东行的任务交给了他得力的部下兼同学杨度。他自己则和刘康踏上了南进的道路。而在李云送出信笺之后,司徒张荣找上门来了。韩震忙亲自出门迎接,司徒张荣是今年新近从地方提拔上来的激进派官员,在这些日子里,他一直在朝堂上极力主张发兵草原,趁着那里的战争,将河套以及附近的全部富饶草原纳入大汉国的统治。可惜,大将军窦婴却坚决反对。甚至还差点和他当堂打了起来。窦婴虽老,但眼光依然毒辣,在这草原的乱局中,他自是清醒的看到了匈奴,月氏,东胡还有乌孙之间的割据,大汉绝对不可以在现在插足进去。只有等他们打累了没有力气了。到那个时候,才是大汉军队北进的日子。否则,一旦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大汉国就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李云自是明白窦婴的苦恼,他清楚,打南方,那是因为占据了水利运输的便利,可是打北方却不同。单单是后勤,就足以拖跨大汉,他计算过,假如一旦对草原的任何一个势力开战,那么大汉国就必须从河东等重要产粮地向前线输送大量粮食。可是,一石粮食假如从河东开始起运,当它运到前线时,恐怕民夫就要吃掉两石,甚至三石以上!也就是说,假如大汉在草原上发兵十万,那么十万大军每日就至少需要消耗掉一万石粮食,而这十万大军,还有大量的战马,每天还需要大量的干草以及精粮,假如战事拖延,到了雨季,耗费将更加巨大,这足可拖跨目前的帝国经济!李云自是清楚那些极力主张对草原用兵的大臣的心态。现在的天子,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天子,好大喜功的特征在他的身上体现的越来越多,他打赢了南方,还想打北方,他的领土野心,或许永远也无法填满。而一些臣子,见风使舵,乘机夸大军队的战斗力,散布大汉无敌论,借此诱导天子走上战争一扩张一战争的道路,而他们则趁机捞取大量的政治资本。韩震摇摇头,他清楚,这是人的本性。上有所好,下有所动,自古以来,在这个帝国的土地上,最高统治者的喜好永远主导着下层官僚的政治倾向。在这世界数年李云也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了,当年他是主战派,是极力发动匈奴报复战争的代表。风水轮流转,到了今天,他却成了亲匈奴派,主张同意借兵,帮匈奴暂时稳住局面,使草原的鲜血流得更干净一点,这实在有点可笑。可是政治,从来不需要理由。国家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站起身来,李云摇摇头,对下人道:“请司徒大人到正厅等候!”他穿上正式的官服,走到正厅,司徒张荣是帝国年轻的官员代表,也是今年以来最得天子欢心的大臣之一。他的观点,连李云想想都觉的可怕。他极力主张彻底的毁灭掉匈奴,将整个草原收到大汉的疆域中。他主张马上恢复科举,用科举选用人才,他更主张,进一步削弱诸侯权利,减少公侯数量。以上所有的主张,几乎都是天子最想做的事情。而他提出来,为天子冲锋陷阵,年轻的天子自是不疑有他,对这个极得自己心怀的官员大加提拔。一年之内连升四级,从小小的三百石知议郎,升迁为三千石的司徒,一时威风无比,更有人盛传,他将接替国舅田汾,成为下任丞相。韩震很不耻他的为人,在他眼里,这个司徒阁下,和某些后世的奸臣没有区别。做大臣的,不提一些对国家安定有意义的事情,整天想着讨好皇帝。一旦得势,他连田汾都不放在眼里。更当庭为大将军激烈冲突。韩震调查过此人,他的背景很简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