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①
很多人都在抱怨,当今社会已经到了“一切向钱看”的阶段。“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观念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不仅是当今社会,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财富对于人们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让人们感到了世态之炎凉,而“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好像就是昨日我们与客户应酬时的真实写照。在当今社会,财富似乎有了更深远的影响,财富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就连美丑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再丑的男人,只要有了钱,似乎就不丑了。
金钱是财富的代表,人们追求金钱,实际上就是追逐财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把金钱与财富进行区分,在本文中,也不把二者严格区分了。
一、饥荒的故事
财富是人生命的物质基础,财富的严重缺失将危及人的生存。简单来说,没饭吃会饿死人的,这是真的。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不是没饭吃、不够吃,而是吃得太多了。因肥胖引起的各类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体会到挨饿是什么样的滋味了,但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却经历过那缺衣少食的残酷年代。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带一些礼物是必须的。2015年,笔者在老家过的春节,有一天中午,我们去一家烟酒店买酒。当时那家店的主人们吵了起来,应该是儿媳妇与婆婆在争吵,争吵的原因是要不要把未吃完的饭菜倒掉。其他的对话我记不清了,但婆婆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你们是没挨过饿。”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确切地说现在也是这样,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类似的话:“你们是没挨过饿。”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挨饿的饥荒年代,然而从小我却生活在那饥荒年代的“阴影”之中,而且这种“阴影”至今仍未消散。记得在2016年的时候,有一次全家吃饭,我们又谈到那饥荒年代,母亲说:“那时太吓人了,当时没饿死的,现在都享福了。”那可怕的饥荒年代对母亲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家里的冰箱一定要塞满吃的东西,菜架上一定要摆满菜,否则她就非常恐慌。她发现吃的东西不多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买。我们经常还因为吃剩下的饭菜要不要倒掉而与母亲发生争吵。她总是要留着,有的饭菜一留就是好几天。母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听到小孩哭,小孩一哭,她就慌了。据说这也与那可怕的饥荒年代有关,但具体什么原因,母亲不愿对我们提及。我女儿很好地把握住了她奶奶的这个特点,为自己争取到了很多“好处”。
父亲经常说饥荒年代的事,都是下面的一些人瞎搞的,上面的出发点是好的,到了下面就变了味了。父亲还说,现在国家搞反腐,我们老百姓都大力支持,早该这么搞了,这样上面的一些好政策到了下面才不会变味。
记得在小时候,父母经常会给我们讲那饥荒年代的故事,有时候其他的亲戚也会说,姐姐们也会把从她们同学那听来的饥荒年代的事情,特别是饿死人的事,讲给我听。他们中对我谈起饥荒年代最多、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母亲。母亲说当时大家睡得都很早,外婆安慰母亲和小姨说:“人是一盘磨,躺倒就不饿。”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听母亲给我们讲那饥荒年代的故事是在何时,但那一定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在那饥荒年代,他们经常饿肚子,他们想方设法去找吃的,去挖野草等等。那时有些树皮,特别是榆树皮也被扒光吃掉了。母亲告诉我们,在那饥荒年代,母亲的二舅也就是我们的二舅老爷饿死在河堤上。那个年代的人们可真不容易,母亲的大舅也就是我们的大舅姥爷最有本事,解放前参加了革命,但因好朋友的出卖,在大年三十晚上被敌人害死在我们那的一座小山的山坡上;三舅姥爷因犯了点小错,被母亲的外公(也就是我们的太姥爷)打死了;一家人好不容易熬到解放了,想不到还没过几年好日子,又遇到了不可思议的饥荒,二舅老爷也“走了”。母亲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她二舅的情形,似乎就发生在昨天。
母亲还告诉我们,在那饥荒年代,上面会给孕妇一些特殊的照顾,开始给5斤粮食、后面给10斤,之后再给几斤,然后,就不了了之了。就这点粮食,孕妇很难有奶,生下来的孩子很快就没声音了。母亲的亲弟弟,也就是我们的亲舅舅,在那可怕的年代出生,外婆没有奶,舅舅饿得一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