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京华风云 > 第二部暗斗、渗透 第113章中原大战5

第二部暗斗、渗透 第113章中原大战5

不愿打内战,战火纷飞,遭殃的是老百姓。生灵涂炭不说,国家的基础将遭到战火摧残,经济更加衰弱,或许这场中原大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数,我指的是小日本会趁火打劫,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耿一夫说:“既然大哥能清醒的看到这个问题,更应该改弦易辙,认清形势,尽早的结束这场动摇国体的战争,此乃民族大义。”穆亚平不得不佩服耿一夫的口才随即说道:“阎长官对我有恩,且不说这场战争谁对谁错,双方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句话,我不能做不忠、不孝、不义之人。如果阎长官宣布休战,我会第一个响应,这是我的底线。”

其实,穆亚平说的莫能两可,言外之意是说:不能被世人瞧不起,背上骂名。可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况且叛徒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就是大逆不道。穆亚平既要让蒋介石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坚定的反蒋分子,而又是一个忠孝之人。”

耿一夫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探知了穆亚平的真实想法。最起码他能有所交代说:“大哥,你能有此想法,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大哥遵守自己的诺言,在适当时机振臂高呼,双方能停止杀戮,于国于民都是义举。我想用一下大哥的电台,不知能否答应。”

穆亚平说:“军用电台不行,但是你可以用我的商业电台。你放心暂时在太原城住下来,安全问题不用担心。”随后双方聊了一会儿家里的事情,耿一夫便告辞了,而穆亚平的目的也达到了,最起码能给蒋介石留下一个不坏印象。

其实穆亚平,通过京城苟德生的禀报,已经基本掌握耿一夫的所作所为,这小子不仅加入了特务组织,还竟然把二弟拉下了水。对于耿一夫这个人物,穆亚平决定利用他,日后通过他,进一步了解军统的内幕。穆亚平自信,凭着自己的先知先觉,不怕他搅局。

在冯玉祥的总体战略构想中,他认为陇海线是主战场,其次是津浦线,再其次是平汉线。徐州是津浦线、陇海线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如果占领徐州,则津浦线、陇海线将连成一气,西北军和晋军会师于徐州城下,然后趁势南下,影响极大。

尤其是盘踞在平汉线上的杂牌军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而那些观望的军阀也会改变想法。到那时最低限度,长江北部将无蒋军立足之地。因此,冯玉祥准备在陇海线组织一场大的战役,一举夺取徐州,争取战争主动权。

蒋介石自然也看到徐州的重要『性』,同样开始调兵遣将,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分难解。在陇海线岌岌可危的时候,蒋介石命令位于平汉线的蒋军第三军团主力,在何成峻的率领下,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以其缓解陇海线的压力。

蒋介石另外一个目的是牵制西北军向陇海线增加兵力。而位于平汉线的蒋军杂牌部队,有徐源泉、王金玉、杨虎城部,他们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可能死战。为了保存实力,意在观望,这就为蒋军的攻势大打折扣,一时之间攻击效果不佳。

战场上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一时之间蒋军处于下风。尤其是西北军顽强的战斗力,充分爆发出来,一时之间打的蒋军,晕头转向,战局扑所『迷』离。

;

孙良城、吉鸿昌均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其骁勇善战早有名声,他们在西北军的序列里,也是如雷贯耳。此时二人的部队作为有生力量,养精蓄锐多时。一经接战如猛虎下山,陈诚便难以抵挡,接连遭受挫折,曾几度被孙、吉两部包围,损失惨重。

好在陈诚作为蒋军的精锐部队,武器装备优良,在其火力的掩护下,陈诚左右腾挪,得以突围出去。孙良城、吉鸿昌率部紧随其后发动猛攻,一时之间蒋军全线告急。面对危机,蒋介石匆忙调集援兵,总算把战线稳定在,定陶、曹县、民权、阳河一线。

由于晋军在两翼行动迟缓,没有积极配合进攻,致使蒋军得以喘息。当孙良城、吉鸿昌发动猛烈攻势时,鹿钟麟要求晋军兵贵神速发动进攻,时任副总司令徐永昌无奈说:“我们的军队你还不知道,叫他们守一个地方还可以,也有办法固守。若是叫他们一往直前的进攻,那就无法和西北军相比了。”其实晋军行动迟缓,也是阎锡山的意思。

阎锡山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早日拿下徐州这个中原的战略要地,首先要在势头上压倒西北军,然后直捣南京。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开始晋军便遭到蒋军的凌厉攻势、损失残重。看到西北军攻势如『潮』,他自然要拖拖后腿。

双方酣战正酬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变故。郑大章的骑兵开始发威,他的骑兵一直在永城、夏邑一带活动,对蒋军后方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并牵制了蒋军不少兵力。五月中下旬,郑大章抓住战机,开始频繁的『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