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柳昭不等二哥来叫就自己起来了,出门的时候还是跟昨天一样的黑。
昨晚的包子留了四个,正好给今天当早餐,一大早许洋就生火将包子蒸热了,还有昨晚王秀兰做好的馒头。
平时三兄弟都是在外面花一文钱买干饼子吃,就是黑面做的,很大一个。那些在镇上做工的劳力大多都会买这种饼子吃,便宜也经饿。
现在柳昭来了,自然就不愿意叫大家省吃俭用,昨日他们在外面奢侈了一回,不代表天天都要在外面吃。
所以就叫王秀兰蒸了一些馒头出来。
柳昭想着改天她再做一点咸菜,辣的那种,夹在馒头里吃更香。
三兄弟倒没敢那么想,毕竟他们现在吃的可都是白面馒头了。
什么家庭啊,吃白面?
这都是沾了表妹的福气。
出了村子还是遇上了昨天那几个同村的人,柳昭闲来无事,就想利用早上去镇上的时间偷偷让二哥给她补个课。
就用手蘸着水在板车上写给他看,经过一晚上的巩固,现在她已经彻底记住了一二三四,就是写五的时候磕绊了一下。
也是恨这几个字太过相像,笔画又多,且书写的顺序跟现代的也极为不同,小妹是个初学者所以接受良好。
可她难免会被一些之前的习惯所影响。
天道酬勤,她就不信了!
就是死记硬背也能记住吧。
一路上聊天写写字,时间过的很快,没一会儿就到镇上了。
柳昭收起在学字上的挫败心,告别表哥几人后,还是跟昨天一样去了小巷子,这次她自己推了车进去,叫许正在外面帮她望风。
除了玉米红薯,今天还多加了一个土豆。
这个时代是有土豆这个作物的,只是她想看看系统里的土豆能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比红薯便宜,已经低到了一文十个,其他的没有一点儿问题。
没有泛青的,没有长芽的,圆滚滚的一个个金黄色的小胖子,有手掌那么大。
她不指望土豆能卖多少,两金铜就买了二十个。
先试试水。
于是没一会儿她就推着满满当当的板车出来了,许正连忙去接应。
这次买了五十文的玉米,一百文的红薯。
他们的板车有限,装下这些差不多了。
还是去昨天城南的那个菜市口,柳昭想在那边混眼熟。
混眼熟的好处就是今天不用吆喝就自动有人找上门来了。
看着还是跟昨天一样的品质,当即两个妇人就愉快的挑选起来。
“小老板今天换了身衣服我还差点没认出来,还是看见这个小哥找到的摊子嘞。”一个年轻女人装着满满一篮子的红薯,走之前将柳昭好好看了几眼。
要不是柳昭的嘴巴还是一如既往的会讲,今天看到她干干净净的样子,自己是有点不敢认的。
昨天还一副叫花子模样,今天就穿戴的干净利落,一身藕粉色的短打布衣衬得她皮肤更黑一些。
头发梳得整齐,盘了个双髻,看起来还怪可爱嘞。
“哎呀,昨天在地里忙活没来得及换,让姐姐看笑话了不是!”柳昭扬起嘴角同她打趣,笑起来更显得娇俏了。
“哪的话呀,现在我可是记住你了,以后你可一定要常来卖,我家里都喜欢吃你卖的红薯喱!”那妇人说着离开前被几个新客拉着询问。
“竟有这么大的红薯?”
那妇人将自己的篮子递过去,“喏,自己看看,昨个儿我买的少,这不今天就又来买了,你们是第一次来吧,我劝你们多买些,这红薯好吃得很,我儿子才五岁,昨天一个人就能吃下两个,也不是什么费钱的东西。”
就是日日吃,也能吃得起。
柳昭哪里会舍得放过这个好机会,当即笑眯眯地冲人甜甜喊着,“姐姐喜欢不如多买一些,这家里的货也不多了,大抵也卖不了多少日子。”
果然,那妇人一听那还得了,出门前他男人特别说了今天去多买些回来。
显然是没吃够。
他男人在镇上一个铺子里给人当账房先生,一个月收入就有二两银子,吃个一文一个的红薯还是有条件的。
当即也不管那几个妇人了,朝着小车几个大步就跨过来,“那我还是再多买一些。”
没一会儿玉米红薯就都被抢光了。
一个不剩。
“几位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