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便已经到了一九五八年夏天。
三岁多的卫承奕被养的却像一个小胖墩,在这种缺衣少食的年代,把孩子养得胖乎乎儿的模样,还是让人羡慕的。买啥已经不是有没有钱的事情,还得凭票儿。
自两岁开始,卫承奕每日早上便要和卫老太爷打八极拳、八段锦还有五禽戏,每天一个小时不曾断绝,因此也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卫家的院子很大,但是都栽种了不少的花草,卫承奕心里确实想着怎么说服家里人将花草移栽走,然后种植一些作物,至少接下的几年自家可以吃的饱一些。
吃过早饭,刘桂芬便要和刘妈一块去买菜,卫承奕习惯性的跟着,毕竟在家里实在是一天到晚的被卫老太爷带着,不是给自己读医书,就是带着自己去看诊,时不时遇到二爷爷还要指教一下西医,虽然过的充实,但是受不了。
东单菜市场一度是北京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计划经济年代,物资匮乏,哪有大市场?有些地方就是拿着票都买不着东西,东单菜市场就不一样了,地方大,东西多,想买什么都能买着。
东单菜市场的主货场是“回”字形,东门进来是通道,西边是柜台。菜市场中央大厅最具特色,屋顶又高又大,是弧状的拱形,里面支撑着巨大的铁架子,有一扇一扇的大玻璃窗,阳光照进货场,十分豁亮。
菜市场经营糕点、糖果、烟酒、副食调料、豆制品、熟食和南北海味等,品种丰富。菜市场里的鲜活水产也不少,白瓷砖池子里有平鱼、黄花鱼,一块钱四斤的海杂鱼,还有鲜活的甲鱼、鳝鱼等,大病恢复的、南方人馋这口儿的,都是一早儿奔这儿准买得到。
菜市场的嘈杂和后世没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没有哪位大妈为了价格而和售货员争辩,反而为了能买一点肉都要贴着一张笑脸,没办法,菜市场现在也是国营单位,爱买买,不买啊,你且出门家儿去~,东西有的是人惦记着。
刘桂芬抱着卫承奕,三个人走在拥挤的人群中。卫承奕最佩服的便是刘妈那有些强壮且灵活的身躯,上一秒在队伍的最外围,下一秒却已经挤进了人堆里面,不多时,便能把想买的东西买好,然后把东西递给刘桂芬,再战下一个柜台。
起初,卫承奕还是有些吃惊的,后来见识的多了也就有释怀了,毕竟自己以前接受的一些教育都是自觉排队的,显然如今这种供不应求放入情况是万万行不通的......
“刘妈真厉害。”卫承奕看着刘妈又拿着一篮子的菜回来的时候说道。
“有我在,绝不会饿着小少爷的!”刘妈憨憨的笑着。
“时间也不早了,回去吧!”刘桂芬开口道。
“小鸡小鸡。买小鸡。”卫承奕看着一位皮肤黝黑的老汉在菜市场门口摆弄着几只小鸡,忙说道。
“奕儿,小鸡是不能吃的!”刘桂芬叹息道。
“买来养,然后下蛋给奕儿吃。”卫承奕说道:“奕儿可以自己养!”
“自己养?你拿什么养啊!”刘桂芬皱眉说道:“养小鸡可不容易。”
“就要就要。”卫承奕坚定地说着。
“就买几只吧!”刘妈这时候说道:“平时菜叶子丢了也可惜。”
“烂菜叶子能行吗?”刘桂芬有些不信。
“放心吧!”刘妈道:“烂菜叶子还有很多好的地方,人吃了可能会不健康,但是养鸡还是可以的啊!到时候长大了还是真的能下蛋的!”
刘桂芬听后点了点头,嘱咐刘妈去买几只试试。不多时刘妈便将那老汉的篮子都提了过来。
“都买了啊?”刘桂芬问道。
“一共就剩七只。”刘妈说道:“收了六毛钱,那老汉给便宜了一毛,笼子我也要了过来。”
刘桂芬听后,觉得也能接受便对着卫承奕道:“看你以后怎么养?”
“刘妈会帮我一起养。”卫承奕现在说道。
“好好。”刘妈接茬道儿:“我帮奕儿一块养儿。”
在大街上,刘桂芬把卫承奕放下自己走,卫承奕也是放飞一般,一会飞快的往前跑,以后又往刘桂芬这边跑,看的刘桂芬和刘妈说:“不知道要多吃几碗米饭。”
走进家里,便看见家里人在把屋里不用的铁器全都弄了出来,李招娣还在一旁道:“现在有一百三十二斤了。”
“招娣,你这是干什么呢?”刘桂芬刚进来便看见李招娣在忙的热火朝天,忙问道。
“妈您回来了!”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