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六皇子这边,走了大约两炷香的功夫,便来到了南书房外的宫道上。
远远便看到国师特有的黑金缠丝宝盖步辇停放在一侧,心里一怔,莫非逃学这事还惊动了国师,不应该呀?
心怀忐忑等待通报的太监。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吉泰安康。”周煜进入南书房来到父皇的书案前先行礼。
“起来吧,你这小子,还不见过国师。”皇帝周允琛看着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嘴上说着嗔怪的话,眼里却未见丝毫怪罪。
“见过国师。”对着国师抱拳略微欠身算是行礼。
“六皇子不必多礼。”国师微抬右手示意。
当朝国师看起来尚还年轻,可是周煜心里清楚,听宫人们说,这位国师已经是历经三朝了,看起来犹不过三十的样子。
“煜儿,朕今日宣你过来,不是要追究你这几日逃学的事宜,也不是过问你那几间商铺的问题,那些都是小事。”
顿了顿之后继续道,“朕今日要你过来,是有事情要交代于你。”周允琛看着自己的小儿子,想着方才国师的话,心里百转千回。
“父皇吩咐便是,儿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周煜古灵精怪一副正经样子,逗笑了皇帝和国师。
皇帝看了一眼国师,看到国师微微点头,面含笑意,便正色开口道,“你这皮猴,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关乎的却是咱们整个上周国的未来。”
如愿看到底下的周煜变了脸色。
他这儿子他了解,是真的对这些江山社稷的事情不放在心上,一心只想着赚钱做生意。
若不是因为生在皇家,经商诸多限制,再者年龄还小,之前一直拘在宫里,他的生意说不定都开满京城甚至将生意版图扩至整个上周国了。
“不知皇儿对七年前丹爱卿离京一事还有印象吗?”作为完成这事的关键人物之一,是有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权利的,但这事说来话长,还得从七年前说起。
“略有印象,儿臣当时少不更事,记不大清了,只知道,当时丹尚书辞别丹丞相举家南迁。”
当时不过五岁的周煜着实对此印象不深,不过当时这事在京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才略有耳闻。
“儿臣听闻,丹尚书是带有秘密任务南下的,也有耳闻说是丹尚书犯了错,不过父皇惜才,没有取其性命,只是将其贬出京城,总之,这事众说纷纭,儿臣也不知哪个为真,哪个为假。”
周煜老老实实把当时听到的说了出来,毕竟这事当时风波不小,但是丹丞相并不见过多的伤心之意,更多的是不舍,因此,周煜私下认为,丹尚书离京的原因应该是前者。
“父皇提起丹尚书,莫非这次宣儿臣来是与丹尚书离京之事有关?”周煜着实不解,平日里也不像其他兄弟,对父皇多有畏惧,反而直接坦然问了出来。
“煜儿想的确实不错,父皇这次宣你过来,确实与此事有关,这件事说来话长......”
周煜离开南书房的时候天色已经过了戌时,小小少年背着手走出南书房,若有所思。
候在一边的钱公公忙上前来问“主子,可要传膳? ”
“可知我母后是否用过膳了?”
“回主子,酉时已过,想必已经用完膳了。”宫里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话,皇后娘娘是在酉时之前用晚膳的。
“好吧,都这么晚了,那咱们回宫吧。”想了想既然母后既然已经用完膳就不去打扰了。
“不必传膳了,我方才在父皇宫里用了一些。”背着手,走在前面,想着父皇和国师的话,小少年心里荡起激动之意。
十二岁的年纪,背影却挺拔坚韧。
“其他人退下吧,钱公公你随我在宫里走一走。”闻此,钱公公对后面的宫人挥挥手,让他们退下,默默跟在自己的小主子身后。
脑海里想起在南书房的时候,父皇告诉自己的事情。
“皇儿,明日朕会下诏书,立你为定王,取定国安邦中定字,你可知父皇的意思?”皇帝周允琛看着这还是少年的小儿子,心里对其抱有无限希望。
“儿臣明白。”周煜起身行礼。
“好,那封王后,朕赐你定王府,三日后巳时离京。朕会对外宣布你云游的消息。这三日你安排一下你的事情,多陪陪你的母后。”
皇帝虽然心有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周煜看着宫里的红墙金瓦,一花一树,心里思绪万千,少年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