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煌煌帝国之大秦 > 第106章 稷下学宫

第106章 稷下学宫

在这个管吃管住,不需要为五斗米而折腰,不需要为胡说八道而负责的开放大学里,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秦国密使在到达齐国之后,理所当然的伪装成了游学仕子,用这个便利的身份混进了稷下学宫。当此之时,荀子正在稷下学宫第三次担任祭酒的职位上,正值春风得意,而秦使也需要在这里长久的观察、考证谁才是真正的大才,为了工作便利,所以就设法去接近和讨好学宫的实际管理者——荀子。

秦使的这马屁一拍、一待一观察,就耗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张禄入秦,并且辅佐秦王收拾了魏冉之后,他才看到了、找到了完成任务的曙光和契机。

祭酒的肥差,可是人人都羡慕的存在,作为一个纯学者的荀子,能担任这个职位一次,就已经很不错了,可他却前后担任了三次,这件事即便是后知后觉的秦使看来,也是相当过分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荀子果然被小人谗言诬蔑。作为一个心高气傲,胸怀乾坤的大学者,荀子自然不会去和市井小人争长短高低、孰是孰非,找齐国的当权者衔接沟通、甚至是阿谀谄媚则更加全无可能,所以,被罢免,是此次事件的最终结局。

一时间,荀子心中气愤难当,而早已成为他身边说得上话的表面士子,实则密探的秦使,心中反倒是兴奋异常。秦使正好在这个关头,看准了荀子正是稷下学宫中唯一的大师,既然齐国有眼无珠,让此等大才遭受无端屈辱,那秦国的热土,将是他挥洒才学的不二之选。

这个时候的秦使,也不再伪装身份,他果断地撕去了游学士子的外衣,漏出了实为秦王特使的本来面目。在稍微的错愕和些许的震怒之后,面对坦诚以待,重点是手拿橄榄枝的秦王特使,即秦昭王的邀请信函,荀子果断地放弃陈见,接受了秦使立邀他入秦的提议。

所谓“自古儒者不入秦”,但是此时被齐国给靠边站的荀子,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他的学说主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列国的国政中实施过,实在是一大憾事。况且,作为思想家和学者,布道于世的历史重任,较之那些虚的、偏见占大多数的规矩,简直是日月和烛光的差距。荀子想做一下最后的努力,把他潜心研究和改进的学说带入战国一哥的辖区,索性就同意入秦。

很快的,带着布道重任的儒学大师——荀子,就随着秦使来到秦国。

这个时候的秦国庙堂,魏冉已然被罢免,张禄为秦相。秦使明白,虽然他策划了天下闻名的一代大儒荀子入秦,但这个巨大的功劳,在可能给他带来高官厚禄的同时,也可能是要他小命的催命符咒。秦使悔不当初,让王稽先一步把张禄带给了秦王,所谓一步迟、步步迟,事已至此,他要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

于是,在和荀子从齐国出发之前,秦使就发出了两份一模一样的密奏,一份通过外交渠道到了相国张禄的手里,一份通过秦国遍布列国的谍者机构,到了新任候正孟韬的手中。当然,到了孟韬的手里,就是到了秦王的手中。与此同时,秦使还特别准备了两份记载荀子学说主张的书简,在上报秦王的同时,也夹带的专门孝敬了新任秦相张禄。

而秦昭王在这个时候,经过罢免魏冉事件,已经对张禄非常的信任,所以在他收到秦使密报的时候,就把自己前番差密使入齐国,寻找贤才的事情告诉了张禄。早已对此事心知肚明的张禄,虽然对秦王之于他的信任深受感动,但心中深深地危机感却是挥之不去的。可是,即便是心中已经惊涛骇浪,但他的演技却是一流的,他在真情流露的表达了对秦王信任的感激之后,又在秦王的面前如实的做了一回高参。在把他的学识渊博体现出来之后,又禀奏了一些儒家的之于战国实情、虚浮于世的一贯主张。

就这样,王宫内苑,庙堂之高,君臣二人在秀了一番君明臣贤的好戏之后,张禄第一时间回到了他的相国府,开始仔细研读会来事的秦国密使,在给秦昭王密报的同时、夹带的专门孝敬他的荀子学说主张书简,他要赶在荀子面见秦王之前,把荀子学说中的漏洞和务虚部分给找出来。张禄可不希望,他九死一生才得来的相国大位,被儒学大师荀子给夺了去,即便是在秦王的心中种下一个“此人当用”的种子,从而在将来对他的相位造成一定影响,皆是他万万都不能允许的。

张禄知道吃夜草长膘的,秦昭王也不含糊,在如实告知张禄荀子入秦的实情之后,在几乎全盘接受了张禄“儒家不实在”的谏言的基础上,秦昭王还是仔细的研读了密使上报的荀子学说竹简,并且还扩大到了一些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