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李武与邱丰领众人建庙,阿鲁阿卓与毛易夫妻和方平之回府,这暂时不用提李武建庙一事。
单说阿鲁阿卓一行人晓出昏宿,不几日,一日晌午时分便回到了土司老寨,他们一众人还未到那寨门,那土司府新管家早已得到下人飞报,便早早领众土吏于寨门前迎接。
把众人迎到土司衙门,众依次下马,皆鱼贯而入土司衙门。阿鲁阿卓四人依主次坐下。
下人端茶倒水,不一而至,女人阿鲁阿卓见大众皆饮过茶后,便依次介绍了一下众人,须臾,茶毕,便让人安排书生夫妻俩歇息去了,正欲待安排方平之住宿,却见那新管家欲言又止,便开口道:“此间无外人,但说无妨。”
那新管家开言道:“前几日,朝廷礼部和吏部分别下了公文,令大人去京城述职,卑下想能拖则拖,奈巡府大人亦催的急,正惶恐不安时,幸得大人回府,卑下想此去京城恐有所变!”
阿鲁阿卓闻之,便笑道:“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甚好怕,他亦是两个鼻孔一张脸面,同是为圣上办事,只不过人家比我命好运好而已!真办起事来,他不一定比我强”
方平之道:“大人,此去京城,非一日而就,京城,天子脚下,乃藏龙卧虎之所,当步步小心,处处谨慎,以防招来祸害。”阿鲁阿卓亦点头称是,互聊半天,众皆无事散去。
当晚,阿鲁阿卓安排方平之住原老管家所住之处,那老管家本亦无妻妾儿女,乐得方平之怡然自得。
翌日,早膳后,众皆食毕无事闲聊,阿鲁阿卓却为去京城作了安排,书生夫妻俩亦被安排了差事。书生被委任负责土司府治下所有教书育人,下级官吏升迁之事,其妻子被委以管理后衙一众衣食住行,新管家为总务,管理一切事宜及账务收支,三人皆感激涕零,尤其书生夫妻俩更是欣喜异常。
方平之见众人都安排了差事,犹豫半天,便开口道:“大人,我又有什么任务?”
阿鲁阿卓笑道:“你跟我去京城,回来另有重任。”方平之满心欢喜,应允是之。
是日,阿鲁阿卓安排好了一切事务,尤其交待新管家委托一家镖局,专门派人去找李武,由李武安排镖局托镖,运镖一事……。
当晚事无巨叙,翌日,方平之与阿鲁阿卓出发去京城,临走时,众相送别,阿鲁阿卓掏出一火漆密函于新官家,让他尽快送于李武和邱丰。
两人骑马飞驰而去,一路风来雨去,又是晨来昏去,不五六十日,两人一路舟车劳顿,于一日清晨,终于来到了京城。北平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元明清以来,皆为皇城,全国京畿重地,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真个是名胜之邦。
女人阿鲁阿卓独自在驿站等候,令 方平之手持文牒去公干,那方平之竟不去那礼部和吏部,而是分别去了那尚书府邸,不两三个时辰,方平之兴高彩烈回归到驿站,阿鲁阿卓见状,心中有数,便叫驿卒尽数好菜好酒上来,片刻饭菜上桌,乃是冰糖肘子,麻豆腐,京酱肉丝,炒三香,葱爆羊肉,两人食欲大振,风卷残云。不一会儿两人食毕,方平之欲汇报此去情况。女人以手噤之,为防耳目,阿鲁阿卓结账后,便和方平之一前一后同入她的房间。
入的房来,看周围无人,闩了门,阿鲁阿卓才对方平之道:“这京城不是乡下,乃虎踞龙盘,鱼目混珠之所,说话需防隔墙有耳。”
方平之见她如此小心,便压低声音道:“我今早先拜见了吏部尚书大人,一切顺利,一应诸事皆按大人吩咐去做,”话音未落,阿鲁阿卓道:“你详细说一下,我心中才有算计。”
方平之道:“我初去尚书府,靠银两一路使力,自是顺利见到了那尚书大人。那尚书大人是身穿官袍初见于偏厅,先还不予茶水,见吾来到,厉声叱责你不勤公事,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等等,我两股战战兢兢,好言好语委婉于之,待我露出金银珍宝,先是满面怒色,一幅正义凛然,暗想大事不妙之时,那大人却云,上天有好生之德,他可怜吾等陷于这水深火热之处,他说他生了恻隐之心,便引之于书房,好茶好水侍之。我孝敬了他若干银两及奇珍异宝,说了原委,尚书大人道,事情起因乃是一日朝会后,圣上召礼吏两部议事,议事中,有小黄门言土司不仁义,上问之,小黄门云他来自于汝等治下,其兄长有信来往,信上提过几事,上便令两部过问。”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