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孙宁父子两和承宗正在说话,有探马来报,云那鲍土司带了一标人马而来。
三人忙出得寨门,一出寨门,但见鲍土司当先端坐于一枣红马上,正骑马而来。而其身后竟有军马约八九千之众。
那土司见三人立于寨门之前,三人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忙下的马来,双手抱礼,满脸喜色道:“祝贺三位将军马到成功,谢谢三位将军大人为鲍某雪恨洗辱,过后,在下定有重赏。”
三人亦双手抱礼,一本正经回礼道:“这皆应圣上英明,鲍大人洪福齐天,全仗土司大人之力,吾等这不过顺势而为而已。”
鲍土司言道:“哪里,哪里,一切仰仗各位生死拼命,另外有一事,圣上所遣的八旗军和绿林军皆已达了,我那山寨甚下,容纳不了这么多将校,他们闻得你们大胜,取了敌方大寨,想速来见识一下众位将军,故下官擅自自主,带众军马与尔等汇合。”
正说话间,就见有那八旗军将军和绿营军将军两骑行上前来。
只见一人面色姜黄,身高八尺,身着黑色头盔,白色锁子锦面料,内衬长方形铁片若干,甲面布满铜钉,显然是一镶白旗将领。
而另外一人身高七尺有余,身披铁甲,头戴铜盔,看其穿着,显然是绿营军将领。
这两人上得前来,飞身下马,自有那马倌把马牵立于一旁。
只贝那镶白旗将领哈哈哈大笑道:“孙将军,众位将军,你们竟先于我们一步到这。第一战,便旗开得胜,可喜可贺……”
承宗及孙宁父子忙抱礼承谢道:“谢大将军抬爱,实乃侥幸取胜,大家同喜冋喜,这皆托圣上圣明。”
鲍土司见那将军说完话便伫在那,赶忙见缝插针对三人介绍道:“孙将军,你可能不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镶白旗大将军富察将军。”
三人忙又抱礼道:“在下见过大将军。”
富察将军见状,不由脸显得色。
鲍土司然后又指向另一位将军继续道:“这位是李大将军,绿营军主将”。
三人继续抱礼道:“见过李将军。”
那鲍土司正欲解绍承宗及孙宁父子两,承宗挥手止至了道:“甭一一细说了,我们三人皆是同宗。”
指着孙宁道:“这位是我叔,亦是我师父,单名一个宁。”
“这一个是我哥,单名寿。”承宗拍了拍孙寿继续道。
众相见完毕,互相叙礼之时,这见这富察将军不耐烦道:“不要在这啰啰嗦嗦了,快快进寨而去,有什么话过后再说。”
话音未尽,便已走近马前,跨马而上,一声令下,便令众军马而去。
众站在那儿,皆面面相觑。
众人皆感这场战争应该不简单。
原来八旗军与绿营军都是清廷的正规军。但八旗军是努尔哈赤在关外时创立,最初黄红蓝白四色,后来每色镶边,弄成了八旗。
不过,八旗军毕竟人口数量有限,要想入主中原,问鼎天下,单靠八旗军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再加上在与南明朝廷的作战中,投降的汉军越来越多,于是便仿照明朝旧制,将投降汉军与分散各地的军马,组成了一支新式军队,以绿旗为标志,故称“绿营军”。
清廷将八旗军视为亲信,尤其是满八旗中的上三旗,是贵族中的贵族。他们的职责是拱卫紫禁城的内圈,负担的是整个皇室的安危。而且上三旗出皇后贵妃,出文臣武将,占据了皇帝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分量。
而绿营尽管也是正规军,但只是地方武装。清廷对绿营的整体态度就是不信任,既用且防,战时励,和时压。绿营的主将以旗人为主,旁边还有八旗驻防将军、副都统监视,外加地方总督、巡抚对他们的节制,绿营兵相当于三方受气,吃亏,被恶心是常有的事儿。
八旗兵的数量相对稳定,清初时为18万上下,严进宽出,但因为福利太好,几乎没人主动放弃。后来数量不对外公布,成为机密。毕竟面对数倍的绿营兵,保持点神秘感有利于稳定。
绿营军的兵额则不固定,时增时减。战事激烈时会扩招,烽火平息时会裁兵。不过,即使是被裁,其数量也是八旗的三倍之多。
八旗军由清廷自己独创的体系管理,地方驻防最高武官是将军,各旗大管家是都统,将军下面又设置副都统、协领、佐领等。
绿营队更像是对前朝兵制的仿效,长官是提督,下设总兵,同时受到总督和巡抚的节制。
八旗兵主要是集中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