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市七贤岭以南,有个美丽富饶的村子,叫石庙村,村里流传着一个挺有趣的故事。
早年,这里归山东登州府的金州管。这一带,那时是杂草丛生的野岭和柞树山林,只有一条南通小平岛、北到金州的山林小道。
有一年,登州府在金州考武举,山东来个壮士,在小平岛下船之后,就顺着小道往金州赶路,路过一片柞树林,感到有些阴森森的,走着走着,忽见一群小鸟,“忽啦啦”地直往天上飞,不大一会儿,从树林里窜出一只大白虎来。他惊叫一声“不好!”一个箭步跳在一棵大树后面,摆好架式,准备和白虎搏斗。可是,那白虎不叫不吼,张着个血盆大口,老老实实地坐在路口,朝他摇尾巴,不像要吃人的样子。壮士心里好生纳闷;自古以来,只听说虎吃人,还没听说虎见了人会摇尾巴的。他觉得奇怪,想看个究竟,就试探着一步步往虎跟前挪。
那虎好像非常高兴,越发向他摇开了尾巴。等到跟前一看,原来那白虎的嗓子里,上下扎着一根发亮的东西,嗓眼肿的只剩下一道缝了。壮士一看明白了,原来这虎是向他求救的,怪不得这么老实。壮士想看看那虎的嗓子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就伸手进去给拔了出来,还没等壮士把东西拿到眼前,那虎突然呼地一声立了起来,伸出两只前爪向他头上扑来,壮士就地一滚,滚出一丈多远,急忙翻身起来摆好搏斗的架式。那虎扑了个空,从地上爬起来,望望壮士就晃晃荡荡钻进林子里不见了。壮士看看手里的东西,原来是女人头上的银钗,不禁大吃一惊,不知谁家的妇女被这恶虎伤害了。老虎不见了,他又急着赶路,就搬来三块大石板,把它搭在一起,象个小庙,作为记号,又用小石块在每块石板上都写三个大“虎”字,提醒人们注意。然后直奔金州应考去了。
在这野林以南,靠海的山沟里,住着几户打鱼的人家。有个叫岳哥的青年,父母早已去世,他从小跟父亲学了一身好武艺,为人正直,长得也漂亮。邻居见他孤身一人,就从山东给他说了房媳妇,叫丫妹。结婚两个多月了,夫妻两个十分恩爱。一天,岳哥从海里打鱼回来,看丫妹没在屋里,邻居也不知上哪儿去了,他就出门去找,来到前面的小河一看,自己和丫妹的衣服还放在河边的青石上;岸边有块青草地,扑腾的乱七八糟,草堆里还有一片通红的血迹。他知道出了事,心里焦急起来,可怎么也找不到丫妹。岳哥没有了朝夕相处的丫妹,心里难过极了,孤单单的一个人感到十分寂寞,成天饭不想吃,觉也睡不好,几关后,便病倒了。
自打那壮士从这里去金州赶考后,这里的十几户人家就不安宁了,不是东家少两只鸡,就是西家少两只鸭,连前沟有户人家养的一头牛,也在一天夜里没有了。弄得家家担惊受怕,天一抹黑就赶紧关上大门。
一天,有人去金州,在道旁的山岗上发现了这个小石板庙,这里的人,不知道石板庙的来历,都说是白虎精显灵了,要不,石板上面怎么还会有个“虎”字呢!百姓为了求个平安日子,就在小庙前,烧香磕头。从那以后,这里便天天香火不断了。但是,香火没有消灾驱难,这里的人家还是丢鸡的丢鸡,丢鸭的丢鸭,有的甚至连骡马都丢了。
再说,那壮士这一去,果真在金州考上了武举,他把官场上的一切差事应付完了以后,买了把宝剑和宝弓,配上几支毒药箭,半夜就从金州动身来除虎了。
他来到这山岗时,天才蒙蒙亮,还没等来到林子里,就听见里边有动静,他急忙脱下官袍,冲进林子一看,只见那白虎正在追扑一个青年,那青年十分机灵,纵身一跳,就躲过那虎的前扑。不曾想,那虎趁青年没站稳,就横着尾巴狠劲一扫,将青年扫倒了。虎又掉过头来向青年扑去,正好和壮士打个对面,壮士一箭射去,正中虎眼。那虎大吼一声,倒在地上,壮士一个箭步上去,手起剑落,正刺在屁股上。那虎受了伤,挣扎了几下,没能爬起来,青年趁势爬起,一刀砍在虎头上,加上毒箭的药性发作,那虎滚了两下就不能动弹了。
原来,那青年就是岳哥。他上前答谢了壮士的救命之恩,又问明原因,才知壮士是来除虎的。他便把自己的情况向壮士说了一遍。壮士拿出虎口里拔出来的银簪给岳哥看,岳哥一下认出,银管是妻子丫妹的,心一酸,便止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壮士看岳哥孤身一人,武艺又好,就和岳哥结拜为弟兄,要带他一块回山东,岳哥答应了。
壮士和岳哥走了。三块石板卡成的小庙,也就留了下来。但,再也没人来烧香磕头了,因为人们都已经知道,害人的恶虎叫壮士和岳哥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