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东北大连地方传说故事 > 第11章 蟠龙山与龙眼泉

第11章 蟠龙山与龙眼泉

旅顺口区水师营东南有座小山,叫蟠龙山;山东边约三里处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叫龙眼泉。关于这山、这泉,有一段传说。

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了,当时水师营还是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有一年这里大旱,冬天没落一粒雪,春天没下一滴雨。到了夏天,庄稼地上干得裂了口,眼瞅着禾苗打蔫了,枯死了,连树叶都渐渐变黄了脱落了!农夫们心里甭提有多急了。

到了四月十八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除了看家望门的以外,都借赶庙会的机会到山上求雨。一通震天动地的锣鼓敲打过后,人们齐唰唰地跪在山坡上大声祷告说:“老天爷!睁开眼看看吧,再不下雨,俺们这一方人可就活不下去了,求上天发发慈悲,下场透雨,救救俺这些穷苦百姓吧。”这哭声随着香火的缕缕青烟,一直传到东海龙宫里。

这时候,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正在后花园里操演武艺,听到下界凄惨的哀号,实在忍不下去了。他扔下兵器,一溜烟跑到父王大殿上。龙王喝问:“你不好好习武,无缘无故跑到这里干什么?”

三太子叩头禀告:“父王,您没听见下界百姓哭爹喊娘哀求天庭早降甘露吗?再不下雨,那一方百姓可就要干死了!”

“大胆,”龙王发怒道,“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这是玉帝的安排,我们怎能擅做主张,还不给我退下去!”

三太子极不情愿地退下殿去,越听下界百姓的哭喊声,心里越难受。他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百姓们遭这样的罪。好心的三太子,不顾冒犯天条圣律的危险,偷偷地跳出龙宫,驾一朵雨云飞临水师营地界的上空,呼风唤雨....

只见天空一时间浓云翻滚,闪电雷鸣,接着黄豆大的雨点巴嗒巴嗒地落了下来,不一会儿,便是倾盆大雨。大家高兴得不顾衣衫被淋湿,欢呼啊,蹦跳啊,对着南天祭拜,感谢上天救命之恩。

这件事马上就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对东海龙宫的三太子杖责八十,并贬为凡龙,赶出龙宫。

就在这时,赶庙会的人们看见天空云雨里一道青烟从天而降,一条浑身伤痕的青龙摔在山头上。大家一看,全明白了,知道三太子为救百姓遭了难,一个个倒地便拜,感谢他的恩德。

懂得医道的老人们天天来到山顶上给他敷药治伤;可是,三太子的伤迟迟不见好,一直盘在山上。从此,百姓们就把这座无名的小山叫作蟠龙山。

后来有一位华山道人路过这里,他让百姓们搬来柴草,聚成小山一般高。点燃以后,烟雾火光直冲云霄。这时,已经将息多日的青龙挪动了一下身子,接着又抬起头,乘着冲天的烟云冉冉升起。当他就要在天边消逝的时候,回头向这里的百姓们叩首道别。这时,只见一个亮晶晶的东西从天而降,落在蟠龙山东边的山沟里。

人们一窝蜂似地跑去观看,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原来,是龙王三太子的一只眼睛落在这里,闪闪发光。不大一会儿,眼珠钻进地下,紧接着地下冒出一股清泉水。泉水翻着白色的浪花,顺着山沟哗哗地向南流去,流进了直通海口的龙河里。据说,当时那泉眼还冒热气呢!捧起泉水一尝,水是那样地甜。打那以后,这泉水一直没断,五冬六夏地往外冒,成为这一方百姓浇地灌田的救命水了。因为这泉水是龙王三太子眼睛里流出的泪水,人们就都叫它“龙眼泉”了。

为了纪念这条造福民众的龙王三太子,水师营的百姓特为他修了一座庙。后来,庙旁长出一棵三个人都搂不过来的高大的银杏树。这棵树,枝叶繁茂,树冠差不多有一亩地大。后来有一年,这棵树遭雷劈了,只见树身流血不止。当地百姓难过地说:“这是龙王三太子的血呀!”

从那时起,水师营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种风俗:每年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到蟠龙山上焚香烧纸唱大戏,祭奠龙王三太子。人们说,好心总得有报啊!

附记:

蟠龙山,位于旅顺口区水师营镇西南约半公里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在此摆过战场。

“文革”以前,山巅曾有一座娘娘庙。昔日香火旺盛,每年农历4月18日为蟠龙山娘娘庙会,届时,四乡农民,八方商旅,都来赶庙会,热闹非常。建国后,改庙会为农民大集,一直延续至今。

龙眼泉,又名“龙引泉”、“龙饮泉”,位于水师营镇东南约半公里处的二龙山北麓。系一水势旺盛、水质甘冽的自然喷泉。

清政府经营北洋水师,修筑旅顺军港和船坞时,于龙眼泉修建自来水水源地。1890年安装水泵,敷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