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背着手踱着步子,想了好久,这期间陶县令还有事情要处理,自己带着公文走了。
留下陈青一个人面对这泼天的富贵。
好家伙,这可真大方,两千两银子说给就给。
这些日子他和当地那些富户斗智斗勇,整个人都快麻了,已经对这些地主老财不抱任何希望,天下乌鸦一般黑。
偏偏这会儿,有个自称是金家大少爷的人来县衙给他捐了一大笔钱,比县城里面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还踏马良民,一时间他都以为是他最近太累,神经错乱了,看见一只白乌鸦!
好家伙,这么一搞,他都有点不好意思下手了都。
陈青点点头,记下这个人情,旋即派人喊来袁一琦。
他朝着那堆的和小山一样高的银子:“诺,把这些银子拿去买粮食,全给我花掉,一分也不许剩下来。”
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特别是那些街上新开的铺子,多关照一下,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人文关怀。"
“是”
。。。。。。
刚刚升起的太阳的金光洒在大地,给田野间铺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若是在往日,凌晨的田野间早就有辛勤的农民在卖力地干活,但是今天整个城郊外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
为啥子?
因为今天是万花节举办的日子,所有人都在享受这个节日带来的快乐。就连穷苦人家就赶紧趁着这个日子多卖出一些东西好挣点口粮。
县城内,天边的太阳才刚刚冒出一个头,阳光还没有照亮整个街道,便看见从大街小巷中出来的人群,一点点汇聚成溪流,朝着举办万花节的码头涌去。
码头上,扩建后的渡口最是热闹,壮丁苦力,贩夫走卒,家丁奴仆,县衙书吏,老人小孩,还有不少流动的商贩,熙熙攘攘地挤在码头,搬台搭桌,卖力吆喝,好不热闹。
大街小巷都有穿着黑色衣服的捕快在街边维持秩序,人群中时不时还传来一两声叫骂声,许是有人被踩到脚了,或是没了钱包干着急。
终于!
由龙怀县县衙牵头,筹备许久的万花节要在今天开始了。
刚到上午,
县衙大厅内,几乎所有的小吏和提前报备的官员都已经换上一身便服朝着外面走去,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万花节,只有某个怨种逆行人流前去县衙大厅里面,路过一个熟人快嘴问道:
“你有看见青哥儿吗?我有事情找他!”
"使官大人在县衙的后堂呆着,好像在搞什么水什么利,,,"
怨种无奈,只得一路推搡人群,好不容易到了县衙后堂,就看见某人蹲在地上在一个劲儿地鼓捣什么东西。
陶县令觉得这个东西有点像地图,就是比地图更加详细立体,整个东西都是在描绘龙怀县周边的地势地貌,尤其是长江那边,水源处还连接了一处水井作为动力。
“青哥儿,万花节已经差不多要开始啦,就等着你去开幕剪彩呢!”
陈青头应了一声,头也没回,先是动手关掉了水井,然后拍拍满手的沙子和尘土,随后起身去旁边的水池洗了手和脸。
从陶县令手里取来官服套上。期间,陶县令不止一次地看向院子里面奇怪的“沙盘”。
自从上次青哥儿和袁郎游山玩水结束之后,青哥儿就和袁郎一起搞了这么个奇怪的东西。
先是托县衙里头的人找了不少能工巧匠然后捧着一大堆工具,在县衙后堂没日没夜地搞了三天,最后做出来这个“地图”。
陶县令看了半天也没能明白这个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这也正常。
他毕竟是个半截身子快入土的老头子了,某些方面比不上年轻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丢人!
陈青穿好官服,整理一下袖口和衣领子,随后问道:
“现在米价是多少一斤?”
“青哥儿,现在的米价已经是五十文一斤,差不多维持也有七八天。”
“干的不错。”
陶县令老脸一红,“都是青哥儿指导有方。”
“不是,我是说那些外地的粮商干的不错。”
“。。。。。。”
陈青带着陶县令走出县衙,登上去往万花节的马车,在车上坐好后,他嘴角翘起,微笑道:
“根据得到的消息,最近码头的外地商人来了很多,而且大多都是有名有姓的粮商。
照这个势头算保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