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仪之人,朕来安排她们或是死遁或是还俗出嫁……她们未必能遇上合适的男子啊。”
“陛下。”苏婉昭漂亮地眨眨眼睛,“话不是这么说,您哪能包办她们嫁不嫁人啊,真安排了她们吊死在房梁上岂不难看?您当时是怎么为那些被抄家的世家家眷打算,就如何安排她们不就完了么。”
徐影“唔”了一声,觉得可以。
那……原来徐影是准备怎么安排的?
这就说来话长了——虽然徐影很想改变如今的贞操观,可终究是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谁都知道,观念的改变是很慢的。
以如今女人们对贞操的看重,真把那些女眷没为官奴了,卖着笑伺候过官场里的大爷们了,将来即便有徐影撑腰,她们也是很难站起来和男人们争位的。
还不如入掖庭呢,清清白白的为奴,苏婉昭这边再安排一个两个织布场或者绣房,布置上书院改良过的机械,安排她们干活,将来找个机会大赦,恢复她们的平民身份,自觉能在外面市场经济里闯出一片天地的就出去闯,没这个本事的就接着干织工绣工,也按雇佣平民的价格给工钱。
这当然不是尽头——如今只是徐影一个人撕开了男权政治的一道口子,官员们正痛着呢,暂时不好做什么大动作。
但可以缓个一两年,慢慢来,先是安排特别优秀有才女之名的女子给徐影做文书,渐渐把她们安排和翰林院那些草拟圣旨的官员放在一起干活,翰林院里的官员都挺年轻,接受能力也强些,等他们习惯了与女子同殿为臣,接下来就可以考科举了。
当然,这个考科举……重男轻女那么多年了,砸锅卖铁供儿子读书但让女儿天天背着弟弟带着妹妹围着锅灶干活的人家多了去了,真开科举也不能指望女孩一下子就能和男子分庭抗礼了。
权力的争夺是无孔不入的,如果一开科举就有优秀的女孩子脱颖而出就罢了,可要是连续好几届女孩子写出来的文章明显差了男孩子一大截,官员们肯定就上奏男主外女主内乃人间至理,允女子参加科举属于既不合理也没意义的行为,趁早拉倒。
那就不好了。
所以,徐影当时保下了这批女孩,不希望她们做官妓被欺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打了保住她们的尊严,等他日开了女子科举,这些在闺中多有才女之名的女孩能争口气,哪怕在录取三百人的科举考试里占十个名额,那也是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堵女子就是不能参政的悠悠之口。
而苏婉昭提醒的则是,您抄家的时候保下来的那些人也好,曾经的世家送进宫的女儿们也罢,可都是才女哦。
要不要再嫁可以由她们自己决定,至于要不要入仕可就由不得她们了。
都给我去那些被圈成男人自留地的赛道卷!
卷出个平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