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带着超市穿越到古代 > 第17章 车载电台与传信塔

第17章 车载电台与传信塔

经过鞑子的侵袭和济阳军与流寇的这一番战事,商县几无可落脚之地,简直可称之为鬼城了。夜晚,除了济阳军的车灯和篝火整个城里没有一点光亮。

下午两百名俘虏已被一个排押往济阳县,他们将接受三个月的劳动改造。改造合格后将重获自由身。剩下的四百多俘虏大部分将在商县完成劳动改造,其中有五十几名听话又能战的被分入一连和二连。

商县一战所获俘虏的主要任务是修建被张明称为“传信塔”的防御和通讯建筑。这是一种类似灯塔的砖石建筑,高约十米。上面铺盖大量太阳能板,以提供足够建筑内使用的电能。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讯和预警,必要时也会参与作战。

每隔二十里左右便设置这样一座建筑,内部驻扎一个班,即十人。配备一台步兵战车,若干监控,两套车载电台,两个平板,数个手台和对讲机。车载电台是张明在物流仓库里找到的,经过验证简单易用且很可靠。

每个传信塔有自己的唯一编号,发现敌情或有其他情报命令需要传递时,传信塔可通过接力的方式快速将情报命令发送到需要的区域。

也就是从最先得到消息的传信塔开始,选择一条距离目标位置最近的路线,向目标方向发送消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传信塔向自己附近离目标位置最近的传信塔发送消息,以此类推,经过其中一个个传信塔很快就可以把消息传递到目标位置。哪怕这个位置是活动的,也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向其传递消息。

有了这些传信塔,济阳军的信息传递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当然,过于机密的消息不允许使用明码传递,而是使用一种类型摩斯电码的方式传递。这套加密系统被张明称为“三元码”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每个汉字或其他字符由三位密码元素表示,每个密码元素由零到二十一这二十二个数字中的一个表示。也就是说这套密码系统可以表达近一万一千个汉字或其他信息元素。

为了便于使用,张明编写了一个编码应用和一个解码应用。作为一个业余的程序员,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明码通过语音录入编码应用后将会自动转换为对应的汉字,也可手动录入或修改。确认后被转换为密码形式,之后便可以通过电台发送。

接收到密码的传信塔,记录完成后再将这些密码以语音或数字形式录入到解码应用。解码应用会将其转换为明码。所有传信塔都有加密设备,但只有拥有足够权限的传信塔才被配发解密设备。

而最为机密的信息,是另一套并未被公布的“三元码”加密系统。它的密码元素使用了被打乱顺序的二十二个数字。这套系统用于最高机密信息的传递。只有极少数拥有最高权限的传信塔拥有其加解密设备。

因为识字的人太少,没有多余的兵士可用于操作“三元码”加解密设备,所以传信塔建成后暂时都只能通过明码传递信息。

第一座传信塔选在商县县衙,原县衙因为那颗暗雷的爆炸已成危房。张明下令将其推平,获得的砖石土木便用来构建这第一座传信塔。

同时还将模仿四方城在商县内新建一座类似的内城,作为济阳军在商县内的驻地。为了加快这一工程,部分兵士在非训练和作战时间也将加入建设。

第二天,张明乘上一号飞艇,带领飞艇军的十几个新型飞艇返回济阳城。二连留下与一连一道保卫商县,同时负责管理战俘和建设内城的任务。

......

一晃过去了半个月,雪已消融,春天的感觉已萌发。在完成了流民和俘虏的处置后,济阳城内的居民数量又增长了几百人。只有少数流民在拿到补偿后选择离开济阳。

“四方粮仓”和“四方百货”已正式营业。只是生意尚还清冷,毕竟来往客商少之又少,城中人口也不多。张明虽然看着急,却也没有太多办法。

同一时间,南吕新都皇宫寿成殿。皇后谢氏把玩着手中一面方镜。这镜子是济州知府童庆奉上的。比起皇后惯用的铜镜,这镜子照出的人影更清晰艳丽。谢氏颇爱此镜。

在整个新都,这样的镜子也只有这一面。

原来那一箱童庆送出的礼物是直接送到了秦允府上。这位宰相看了镜子中的自己觉得不舒爽,便将其以童庆之名又送到宫中。至于其他的物事则统统留在府中。

宫中的消息本该很难为外人所知,然而这时的新都却几乎是人人都知宫内有个神奇的镜子,里面能照出个一模一样的人脸。

传得人多了自然有好事者想要打听这面镜子的来历。于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