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岔路风情 > 第一卷,第一章 中规中矩好学生

第一卷,第一章 中规中矩好学生

引子

那一年,春晚首播,香港歌手张明敏深情款款一曲《我的中国心》,打动了亿万观众;

那一年,中国军团初登奥运赛场,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一战封神,首开记录,国人百年梦圆;

那一年,大导演张艺谋完成了首部电影作品《一个和八个》,只不过是做为摄影师;

那一年,二十岁的马云在连续两届高考落榜后,总算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

那一年,穷人家的孩子刘强东刚满十岁,他最大的愿望是每天都能吃上白米饭;

那一年,省会滨江还位列全国十大城市,哈勒锦这往昔荒凉的渔猎村落晒网地,因为赚到了中东铁路兴建、十月革命白俄大逃亡、和中苏蜜月期三波红利,不足百年兴盛如斯;

也是那一年,十七岁的高中生霍凯,妥妥别人家的孩子,他能够忍受课堂的枯燥无味;他善于应对考试的花样翻新;他体魄强健;他人品出众,所有人都认为他前程远大。

然而,小小的一次蝴蝶翅膀扇动,他偏离了老师、偏离了父母铺就的金光大道,走上一条充满荆棘坎坷的岔路。

那一年,那一年……

第一章、中规中矩好学生

滨江顾名思义依江而建,因为不是正东正西走向的江,所以也没有正南正北的城,东西南北的概念在这座城市水土不服。那要是有人问路,又该怎么指路呢?别急,这不就来了——

“喂,穿校服的哥们,动力电影院怎么走?”问路人花衬衫喇叭裤三接头皮鞋,却戴着一顶崭新的军帽,帽子额头部位沿缝线捏得见棱见角。这种爱红妆又爱武装的不伦不类穿搭,除大庆路头上那三家军工保密厂子弟还有谁。

哼,赶时髦还端着架子,连年亏损了还死撑着半军事化单位的脸面!霍凯是动力三大厂的子弟,当然愿意听信父辈们的这番说辞。

而家军工三大厂同样不忿动力三大厂:嘁,有钱王八坐上席,没钱君子受憋屈!别忘了,当我们三家给志愿军生产装备时,你们三家还没选定厂址呢!

腹诽归腹诽,第一次被社会青年以哥们相称,霍凯还是小小得意了一把,他摘下学生帽从里面沿缝线位置怼了怼,看着前额部位支棱起来了,端正戴好。自认为深沉老练足以配得上“哥们”这个称呼了,这才说——

“哥们,你怎么拐上通乡路啦?那什么,嗯——捋着我们一二六中的院墙走,它拐你也拐,重新回到大庆路然后向右转,走到第三个红绿灯就看见了。”

问路人丢过一支烟算是答谢,急匆匆去了。霍凯接了烟还没看清牌子,就给身边的同学抢去了,“你又不会抽,别糟践了!”说着他翻出打火机嘎巴一声点上。

“作死啊,王卫东!这是学校门口!”霍凯好歹是班长,这么明显的违纪行为发生在眼前让他情何以堪。

“切,大惊小怪,跟你说:班任高老师早放弃我啦!我呢,就想混个高中毕业证,当兵用!嘿嘿——”王卫东吐出的烟圈一个接一个套过来,全当霍凯是地摊儿上套中即拿走的奖品。

校园门口的花坛里,串红、玻璃脆、鸡冠花们似乎听见了秋风飒飒的脚步声,争时间抢速度地绽放着。以滨江市的高纬度,这些草本花卉万难熬过长达半年的漫漫严冬的。

花坛边等人的两个男生,中等身材,敞怀穿校服蓄着港片大鬓角的叫王卫东;而另一个阳光挺拨,中规中矩理着平头,板板正正穿着校服的就是霍凯了。

上学期,也就是霍凯的高二下学期,学生们期盼已久的校服终于发放了,官是藏兰色的卡面料的,民国样式。一二六中这开先河之举,一时轰动全城。要知道就算滨江这样的省会城市,老百姓也是刚刚解决温饱,粮票、布票还没有完全退出流通领域,半大孩子有几个能穿上新衣服呢?所以让家长出钱置办校服不现实。而一二六中是新组建的,基本上是动力三大厂子弟学校的平移,这三家都是职工过万的央企,财大气粗,很舍得给自己的孩子花钱。

做了第一就不要怪人家品头论足,有人说:这校服抄袭了日本电视连续视的戏服,大家都看过“排球女将”吧?看看女生校服是不是眼熟?大家也看过山口百惠的电影吧?三浦友和演的那个叫什么来的,反正就是男主角吧,他穿的校服跟你们的校服更是一样一样的!例子我不多举了,总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能给低俗的流行文化引领了。

这位同志,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说抄袭,那我们也是抄袭了民国的校服,请看这男款校服,它就是在中山装基础上略加改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那些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