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
毫不客气地说,田黄石就是石中的文物,至于掘性坑头石,是散落于坑头洞一带的块状独石,有棱角,多黄色,时有丝纹,纹理较粗,皮粉黄不透明,中则微透明,多具有红筋、裂痕,且时起白晕点。
这两块田黄石是雕刻作品,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一块上面雕刻的是弥勒佛,还有一块相呼应地,是坐莲观音。
韩兵认为是仿的不无道理,掘性坑头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很有迷惑性,可是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这两块田黄石造成了不少人的错觉,可是在骆天眼里,这两块田黄石就是精品。因为它们正躺在绿光之中,观音也好,弥勒佛也好,都沐在柔光之中,仅从雕工上来说,已是精品。
真正的田黄石除了黄以外,还要有质,即细、洁、温、润、凝、腻。握于手中,如同婴幼儿的肌肤,温嫩细润无比,平时即使不加养护,也能保持湿润,无干燥之感。因为拍品只能远观,不能握在手中,不少人凭色便作了判断,自以为聪明,结果错失这两块真正的上等黄田石。
韩兵固执已见,骆天却心中打定主意,这两块石头非弄到手不可,他拿起手上的笔和纸,记下这两块黄田石的编号,韩兵看在眼里,心下不爽:“这个钱我可是不会掏的。”
骆天微微一笑:“没事,我帮你垫付。”言下之意,是由他来拍下,假如是真的,韩兵再付给他钱,相较之下,韩兵自觉太小家子气,一下子变得扭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