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记录更为简单,每次从提书仅登记几种几卷,连经书的题名都没有,使得我们现在要想了解一下当时修复的赵城藏的情况而无从下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赵城金藏》一共有4000多卷,其修复过程长达16年,而前前后后没有留下一个字的工作记录,一个字的档案,这对于国内第一个大型的文物修复工程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骆天想到真正的《赵城金藏》不由得心血澎湃,再看手上这一本,虽然是明朝的拓本,可是也是正儿八经的文物了,所以骆天才会认为主办方下了血本儿,骆天将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又是第一个交上了台。
有了昨天的经验,对骆天今天的表现,评委们淡定了不少,他们轮流看了一下答案,不动声色,骆天此举无疑给其他选手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骆天经过张奇伟旁边时,扫了一眼,张奇伟拿到的是明代的精刻本——《监本四书——大学中庸》,看损坏程度比自己的要轻,再扫一圈其他人手上的古籍,骆天头皮一毛,自己拿到的无疑是最难的一本!!
骆天趁其他选手还没有提交答案,先自行研究起手上这本拓本了,这本拓本是将石刻上的经文用纸张印下来,拓本自唐朝起就已经出现,明朝的拓本就又其特点,修复工作正要基于此特点还有纸张的特点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