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视察与邮局

第一百九十三章 视察与邮局

所不包,商业内容、小说连载、农事纪略等等,均受欢迎。报社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部门众多,甚至出现了各板块的主编、编辑之类的分工,已经有了后世正规报社的影子。

由于报纸的广泛影响力和商业流通的脚步加快。想要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地商家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报纸成本的降低,尽管报纸的张数已经翻了几倍,可报纸的价格却始终没涨,看报纸、读报纸已经成了这个时代读书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甚至催生了一种新职业------专职读报人,不识字地普通老百姓只需花上几文钱跑到茶馆便能像听说书一般从读报人那里听来报纸上的各种新闻。若是不嫌耽搁时间,等到自家孩子从学堂放学,也可以让自己的小孩读给自己听。还真别说,这样干的人还不再少数。

因为报社的后台大老板乃是耿精忠本人,所以报社从业人员的腰杆子极硬。现在的报纸不但报道正面地官方消息。即便是对各府各县中种种徇私舞弊现象都毫不留情地以予揭露。官府若是无动于衷,耿精忠的情报别动队便会暗中行动,将之秘密抓捕起来。事实上,这两年还说有不少的贪官污吏因此而落马,各府各县虽对报社那些无孔不入的古代“狗仔队”极为头疼。可也拿他们没辙,若是想要用强,倒霉的一准是官员们。

耿精忠自顾自的看着报纸,耿大三人也是一样,装模作样的看起来。其实他们早已经看过,但是既然世子看,自己也得看不是。耿精忠一边看,一边与他们搭着话。不过。看着看着,耿精忠忽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全福建的报纸都是一个模版,但是却不能够同时发行。往往福州周边是最快的,但是往南边的龙岩这边都要慢上一个节拍。很多时候便失去了时效性,看来没有专门的机构来传递信息,对以后的发展还是很有阻碍的。

整个报刊发行过程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可现在传递讯息的,基本上都是各部门自己派人。报社作为独立机构有专门的一套人手传递讯息,公主坊也是。军队方面也是,各个商家还是。这太浪费人力财力了!虽然朝廷也有专门的驿站系统,但是那根本就不是给他们用的,而且就是能用,这些一站也承受不住此等重压。

驿站说起来应该是现代邮局的雏形,在中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从唐朝时起便有了驿站的存在。按驿站的功能可以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地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则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但不得滥填这种字样。

驿站管理其实在明代便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使用驿站地。就是现在,按清制,驿站是归属兵部管辖的,这驿站只能是官府使用,民间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让驿站帮你送信,真那样干,可是要送进大牢的。

“耿大,这报纸是从福州运过来的,还是就在本地印制的?”耿精忠抬头问道。

“回世子,是本地印制的,新华报在这边有个分布,龙岩周边都是这分部印刷的!”耿大如实汇报道。

报纸的盛行,使得各地投稿的人很多,这些稿件都分别投递到了报社设置的各个接收点,让后再统一送到总部堪阅,可是这样的效率实在是低下,耿精忠曾接到过这方面的信息,但是一直忙于军中事务了,早已将之完全抛诸脑后,直到现在自己才想起这一条来。各地往来的稿件众多,设置的接收点也就多,这一条便占去了报社的极大开支。幸亏耿精忠没有将这和公主坊的情报传递混到一起去,不然可就乱了。

“该死的,这时代又没什么电脑网络、电报、电话的,什么东西都要靠马来转运,要不是这马路已经修好了,就连传递信息都成了大问题!原先十天一刊不要紧,现在五日一刊可就不行了!要是有个邮局就好了!”耿精忠嘀嘀咕咕的自言自语着,说道这里,忽然一个机灵,邮局!不错,这玩意儿可是能解决大问题的。真不错,必须得好生琢磨一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