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需要,玛蒂尔达直接指出,老伯纳德有跳入德意志心脏位置的打算。
康拉德也是这样担忧的。
然而他又暂时无法与美因茨的布尔嘉德、沃尔姆斯的威利基斯达成协议,获取到其充足的支持。这二位向康拉德索取的,可是德意志首相这般重要的大位,康拉德怎能轻易授予。更不提随后一系列的,限制贵族特权,扩大教会权力的主张。
每一届德意志的君王都会和教会深度合作,可如果不能在合作中占据优势,那康拉德宁可不接受。
北方大乱、南方小乱,康拉德疲倦的合上书页时,无意间注意到今天还有一封信没拆。
他撕开信封,发现这其中是罕见的莎草纸书信,再一看抬头,这不是居住在罗马的第一位法兰西裔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吗?
他要
只见信上用拉丁文写着:“致尊敬的罗马尼亚国王康拉德,为了旅行先帝遗愿,我谨代表罗马教廷决定出使匈牙利,以使这个野蛮人的国度完成基督化的加冕。先帝的遗愿未尽,我心有不甘,近日准备驱车前往匈牙利,亲自为伊什特万酋长送上国王之冠。”
先帝的遗愿?
康拉德的手都在颤抖。
奥托三世给他留下了两颗地雷,第一个叫波兰,第二个叫匈牙利。这俩东边的野蛮国度刚刚文明开化,然而在文明的加持下,其武器装备有了长足进步,反倒对德意志构成重大威胁。
先帝意外死于热疫,也给这俩国家留下了干涉德意志的借口,导致康拉德都无法让他们向自己宣誓效忠。
就是这样的蛮族国家,教皇亲自跑过去为他加冕?
这是只怕德意志死的不够快吗?
作者的话:需不需要做个地图呢?希望大家在这里跟我说一下,其实大部分德国古城的名字变化都不大,我也会特别注意对照,目前用德国现代地图是可以灵活阅读的。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教会与国王
在中世纪的这一时期,也就是传统断代史观中认为的中世纪盛期的前夜,教会与皇帝与罗马尼亚(德意志)帝国的关系,可以用错综复杂来形容。
教会这一个来自于发达的罗马帝国的文化基因,注入到野蛮落后的日耳曼王国中时,产生的奇特化学反应可不仅仅是男女结合,孕育出了新的文明那么简单。
在宗教这一方面。
教会作为一种发达文化的维护者,以及一神教的拥护者,他们天然就有向周边的民族传播基督教,以扩张基督之名的需求。这既是精神需要,也是教会这一个以宗教地产和信仰为经济基础的组织的物质需要。
是的,至少在传教上,罗马天主教会形成了至少三重需求。其一就是精神需求,他们必须相信自己的宗教,去传播主的福音。若是连自己人都不笃信基督教与主的话,那这个宗教还有维序下去的必要吗?
第二重需求就是物质需求,物质需求除了向民众收取什一税,贩卖圣遗物,逢年过节获取教徒的赠送以维持教区存在之外,还有另一重物质需求,那就是安全。基督教会缺乏军队战斗力,可以理解为身怀巨款的寡妇。
而这个寡妇却被周边身体强壮但却物质贫乏的壮汉环绕,前夫(指东罗马)已经抛弃自己去了另外的地方,属于分居两地的事实断婚。所以这个寡妇终于从周边的壮汉里,挑选出了一个看得过去的,与之结合。而中世纪的法律之一,就是女性不具备完全的监护权,必须有一个男人来主持大政。所以寡妇虽然地产丰厚,然而权力与财富却要与贫乏的壮汉共享。
壮汉提供武力保护与传教保护,使作为妻子一方的教会可以变成依靠大树生长的藤蔓,并向其他大树蔓延。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成就了教会与罗马尼亚帝国,却也成为双方的障碍。
这也就是教会在传教上的第三重需求。
政治需求。
教会虽然从属于皇帝,然而却相当独立。毕竟他们是罗马移民在意大利组成的教会,与日耳曼人还是有本质差别。在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后,以罗马城贵族为首的教会群体,其实是有自己的政治需求的。
建立地上天国也好,罗马城必须由罗马人统治也好,他们并不是完全无条件欢迎皇帝的干涉。
而在此时,向周边的蛮族国家传教,使蛮族国家成为基督国家的行为,便成为了一种政治需要。这种需要分为两个截然相反的部分。
皇帝强势,教会弱势,后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