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让卡塞尔人对自己感激涕零,自己首先要做的不是修桥铺路,那些公共性的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切身之痛。
相反,如果在精神领域满足他们,就算日子过得还是一样艰苦,他们却会对你感激万分。
这令霍腾心中很是不爽。
当我觉得这对你好的大家长思维,与虽然对你好但没啥用的现实凑在一起时,霍腾只能向现实妥协。
先安定人心吧。
次日,霍腾先是向众人宣布,在附近地区颇有名望的著名隐士莫里斯主教,将为在这场灾难中罹难去世的人们举行一场庄严的葬礼。无论是可怜的平民,还是为保护平民而死亡的贵族骑士,甚至包括泰普勒伯爵,都将在他的祝福中走向天堂。
这则震撼的消息瞬间让人民快乐起来,他们欢呼着莫里斯修士的到来,向这位啥也没干的修士送上自己珍藏的各种礼物,一点也不吝啬。然而对救助过他们的霍腾,竟然还能横挑鼻子竖挑眼,真是让霍腾也差点气歪鼻子。
婉拒了人们的礼物之后,莫里斯修士首先宣布:“我们要将可怜的罹难者们的骨头收敛起来,修建一座教堂,作为墓园让大家的灵魂都有安息之处,能够等待基督的归来,通过审判而复活。”
在葬礼仪式上,欧洲人无论是古代罗马,还是现在的教会,都有很特别的艺术风格。
接下来,霍腾就只是个看客,而且回想起了在教会里学习的丧葬礼仪。
教会,本就负责为人们提供最重要的丧葬服务。
他亲眼看着这些卡塞尔的普通民众,把死难亲人的骨头取出来,仿佛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的,把尸骨堆积在新修建教堂的地下室中。一层层破碎的大腿骨、肋骨与颅骨,层层叠叠的堆积在还没有挖好地基的教堂下,看起来渗人至极。
当亲人罹难,而自己又来不及赶回故乡的时候,人们可能会选择剜去容易腐烂的血肉,另行埋葬,然后把亲人的骨头带回故乡。或许也有火葬、烧成骨灰的方式,但直接把骨头背回去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所以,这也是为何这些民众看起来仿佛很有经验的原因。生活中,耳濡目染所看到的都是这种处理方式,因而也就不觉得渗人了。
而对于这座目前来看除了耗费粮食之外毫无用处的教堂而言,这样的尸骨储存方式也是必须的。因为虽然教堂是人们埋葬亲人的场所,可一般教堂墓园的容纳程度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腾出位置,许多教堂都会将百多年前的先人挖出来,将其残留的尸骨堆积在纳骨室中,腾出位置给新的住户。
这座小教堂要容纳如此之多的安葬者,自然只能采取这一方案,来保证大家的尸骨在时候都有地方存放。
事实上,莫里斯修士深信不疑的是,这些人还会复活。
在宗教人士看来,千禧年必定会到来,耶稣基督复活,与义人之王共治人间,经过一千年的审判和治理,让好人复活,让恶魔去死,让这世界最终走向最后的末日审判。
所以,埋藏着的、死去着的人们,还会复活,就像耶稣基督会复活一样。
而对于凡人来说,那些遥远的未来实在遥不可及。人们只知道自己的亲人终于有了下葬之所。他们和一起罹难的民众们,安详地躺在教堂的地下室。
他们有了归去之所。
他们可以安息了。
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终于感到心安,因为这座教堂,这里沉眠的人们,会告诉他们谁更值得信任。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投票投币支持!非常感谢!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二百零一章 卡塞尔保护者
次日,临时搭建的教堂甚至来不及封顶,只按照传统的木栅房墙壁那样,粗粗围出一个圈。
所有家人罹难的难民,以及在灾难中深受其害的人们,聚集在教堂的周围,一圈圈、一环环,不论男女老幼、不分尊贵卑贱,全都手划十字,低垂着头,默默的在莫里斯修士的带领下,向上帝祈祷死难民众的灵魂可以安息。
莫里斯修士今天所做的弥撒,使用的是圣经中马可福音,他先引述圣经原文,然后自行发散,结合现状为民众讲解:“...恩赐的上帝知道,在这艰苦磨难的命途中,每一个羔羊都可获得他安息的牧场...”
霍腾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虔诚、彬彬有礼,不在弥撒中搞怪的民众。他们衷心的渴望能够从莫里斯的讲解中舒缓心中的苦痛,渴求着在动荡的冬日里寻得安全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