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让我去南方,我的相亲都陪葬了。现在我喜欢的那位中年老富婆嫁给了埃施韦格的一个商人,你可不能坐视不管。我还想生一个儿子继承我进教廷。”
霍腾高兴的是,莫里斯只用一个消息,点燃了康拉德自登记以来最大的政治与宗教双重斗争。这只是个导火索,可导火索就烧在这里。
于是霍腾拍打着莫里斯的肩膀,朝这个40岁正在担忧自己无法结婚的宫相拍胸脯保证:
“做的好!做的好啊,你放心,你老婆的事情我帮你包了。这边还有一位我妈的童年好友,玛丽安女士。她有一座庄园,我再添一份地产,你看要不你们俩相一相亲?”
至于玛丽安女士曾经是上一任修道院长的情妇,家里藏了一堆财富,还被霍腾挖开抢走的故事,相信好不容易找到门当户对的富婆之后,莫里斯也不会太在意了。40岁的老光棍,又没地产又没钱,能傍上富婆也不错。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长期支持!感谢订阅,感谢推荐,感谢投币,感谢打赏!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二百九十八章 开苞的王后
作为一个山区与河流交汇的地区,哥廷根最突出的建筑艺术,竟然是木造楼房。
近些年大幅开采的木料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和喂养出一批善于用长木修建高大明亮建筑的建筑师。正好加上哥廷根城飞速扩大,数以千计的民众来到这里讨生活,所以建筑师行会迅速壮大起来。最近,他们全都派上了用场。
哥廷根堡最近终于承受不住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逼仄的生活环境容纳不下王后玛蒂尔达和她的家臣霍腾一家(理论上)的正常生活,因此破拆开半边城墙,准备重新修建一座大石墙城堡。这给哥廷根堡得以扩展出两倍的面积,让木建造师们大展拳脚,给霍腾一家设计和建造庞大的木系宫殿。
霍腾踩着木板稳了稳,发现木造建筑比自己想像得更坚固后,对建筑师行会的头领吩咐:“拆除的这面墙正好面对外敌,我的意思是直接把莱纳河的水接进来,我们做一截护城河先作为防御,然后沿着护城河修石墙。”
“可是我们只懂得修木头...”木匠头子试图让霍腾明白,这是一群修木房子的工匠,不是他军营里的随军匠人什么都做。
冷酷的伯爵阁下自然毫不采纳他的意见, 挥手道:“既然是建筑师,就要木、石都精通,挖护城河的任务也交给你们。我花钱雇佣你们可不是让你们来拿我的木头挥霍的。记得啊,屋顶要铺设防火的陶片,至于你们怎么实现我不管。反正敌人的投石机不能点燃我的屋顶!”
建筑师行会的人不禁骂骂咧咧,还好他们有基本的意识,否则今天就得死在这里。
行会,是哥廷根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刺客夫妇率领的铁匠行会在城里很有实力,其次是建筑师行会、木匠行会、贸易行会等等稳定赚钱的组织。按照这时的规矩,这些行会不但要承担严苛的税赋,还要在城市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譬如组织人清理街道、扫除屎尿,有火灾时组织临时救险队等等。
但是后面那些义务,都被霍腾给‘剥夺’了。还让外地搬过来的工匠感恩戴德。
这是为什么?
像一只小狐狸般接近霍腾的王后玛蒂尔达殿下揭示了这个秘密:“你似乎对直接统帅自己的城市很有信心,因此拒绝将更多的义务下放给自治的工匠行会与民众?”
霍腾并不否认:“当然。有义务就有付出,有付出就会产生解脱的欲望。一旦他们发现脱离我之后自己也能开议会独立运转,他们就会想办法躲开我,窃取我的建设果实。”
在霍腾的世界观中,如果工匠行会包揽城市大部分的日常运作,那他们还要一个只拿钱不干事的城主做什么?当然是一脚踢开,自治自由发展。在历史上,这套自下而上的运转逻辑,从中世纪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美国依旧生机勃勃。
剖析其缘由,自然是大政府应该承担的事务责任被推卸到基层,于是导致中央权力不断崩裂,基层扩权后自由发展,导致一系列错位问题。
但这是东方式的角度,在人家这里,这种生活与组织状态才叫正常。
你那套大政府玩意叫独裁。
因此,霍腾以非常小心的姿态推行着自己的集权统治。
在哥廷根境内,连采邑内的法律争端都要由哥廷根法院判决,通常是霍腾本人出马指定修改法律。许多采邑骑士抱怨,发现采邑没有多少权力,还要每天关注田间地头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