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包括主教教区与司法法官的管辖,都逐渐向大区靠拢。
本次未能调查到的区域,一是图林根公国、二是迈森藩侯国、三是南方的富尔达伯国。这些地方还需要霍腾加强自己的权威才好动手下去。
不同地方的采邑,适用的法律不同。譬如在哥廷根的采邑,一没有法外治权、二不能随意处置领民、三不能开设私人法庭、四不许额外征税,甚至采邑贵族连结婚都需要霍腾的批准,不允许有可能导致领地被额外继承的现象发生。这是因为霍腾个人的威严和一直以来的法律传统限制,当地采邑贵族已经逐渐习惯。
所以在哥廷根当采邑骑士,其实大多穷的苦哈哈,有时候还不如在骑士团里服役领军饷的同僚。但要是在图林根公国中当采邑贵族,以上的权力大多都有,日子就滋润多了。
故而,谈中世纪贵族的权力是个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题,不同地区的法律约束不同,答案也就完全不同。
国之大事,莫过于农耕。因此当霍腾动员几百个官吏调查到大量以前从不曾掌握过的消息时,长公主意识到这是很庄重的国家秘密,于是立即命令全家的女人和孩子穿戴庄重,来到会议室中旁听。
长公主、霍腾和康诺莎、歌蒂斯迪乌坐在正席,二公主和三公主坐在上首,阿德莱德、阿梅利亚和琼丝抱着孩子坐在左侧,小王后玛蒂尔达、客卿挪威公主艾斯特丽,还有格蕾雅她们坐在右侧。
长公主提起羽毛笔,按照各地汇总的数据,编列出一张详细的表格。
房间里还有几位擅长管理庄园和修道院的贵女,其实这次的表格也是她们主力编修,才交给长公主审阅的。
“我们可以直接控制,派驻官员打理的田地,大约有四万钩(约七百多万亩),预估每年的粮食产量足足有...有一千四百二十多万罐粮食。奇怪,我们真的有这么多吗?”长公主为难的抚摸着红润的脸颊,显然为这个巨额的数字而感到震惊。
这个罐,就是罗马人的摩底罐标准,霍腾规定每个罐子可以装30斤粮食,也就成为了哥廷根罐标准。合起来,大哥廷根每年约有四亿多斤的小麦产出。
这也是个粗估数字,与真实生产量至少有30%上下的偏差,可能多可能少。这是因为哥廷根地区的熟田粮食产量突飞猛进,普遍亩产有70近,多的足足上百斤。但还有大量土地的粮食产量依然低至三十斤,甚至种子与粮食的收成比不到1:5,还不如放牧赚得多。
当然,这些粮食实际均分到人头上,也就勉强让领地里的民众们都吃饱饭。可如果这样,霍腾吃什么?用什么资金去促进明年的发展,给军队发工资?
因此霍腾会不同程度的从中抽取粮食出来,但不像以前管理小领地时,还能用力压榨到三四成的粮食,此时他也就抽取到五六分之一而已,其中大量的粮食用于养护政府和官吏,以及采邑与骑士们。
如果以法兰克福的粮价作为标准,霍腾约等于每年可以征收到六万多金币的巨额粮食。
尽管这些粮食并不可能全都投入市场,但也足以养起霍腾麾下数以千计的军队了,还能富裕出许多供霍腾做别的事情了。
除去直辖控制的国土上的粮食产量折算的收入外,霍腾还有另外一小半的收入,来自于皇帝之路上的贸易抽成,包括哥廷根的莱茵河-威悉河贸易转运港,图林根的六座纺织手工业城市的贸易税收与染布上供,还有与波兰人的盐与染布贸易中,在盐税上获得的抽成。
这还只算大哥廷根,没有计算其他地区的城市、地产。
这些其他封建贵族往往不会打理,甚至只会竭泽而渔的收入,在霍腾的精心护理下突飞猛进的增长起来,整个哥廷根就是德意志北方最大的水陆贸易枢纽之一,让霍腾的小金库中甚至出现了波斯人的地毯、印度人的金器,还有阿拉伯人的纸张,只是还没有买到中国的瓷器而已。
“也就是说,经过一系列折算,我们可以每年收取到两百余万罐小麦、四十多万罐燕麦大麦、苜蓿牧草百万捆不等,还有每个月一千到两千的贸易税金,数万种皮革,还有盐、布匹...”长公主接受过高等教育,可这些数字大概已经突破了她的极限。
按照霍腾自己的忖度,数年以前,他养护一支军队需要消耗每年七八成的收入,如今这个畸形的比例终于压缩下来,养护军队的支出大概在三、四成。正是多余的资金和粮食,让霍腾有资本在哥廷根大兴土木,招徕流民,还能调集人口东迁到迈森移民实边。
“这只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