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哥廷根第纳尔和小哥廷根第纳尔,才是重中之重。
第纳尔,又称德聂尔,其词源来自于迪纳厄斯。这是一种铸造于几百年前的墨洛温法兰克王朝时期的银币,随着几个世纪的不断使用而不断贬值、劣化,但影响深远到连伊斯兰教国家都通行使用第纳尔这个金币词汇。霍腾选用这一名字,很显然也有着继承的含义。
霍腾举起了新的大银:“大第纳尔银,铸造于荣耀的哥廷根城。重1/20磅重(约23.5克),和金币的比值是1哥廷根足金:12枚第纳尔银,使用高纯度的波西米亚银矿,含银量90%,夹杂10%的铜。”
“没错,您的眼光真好。”铸币场负责人急忙称赞霍腾的睿智。
大第纳尔银的特色在于,其正面是奥托三世的皇帝头像,背面依然是霍腾的家徽,但边缘不再是放射性光线,而是明显的十字架,一横加一竖,加工工艺上明显劣于金币。
霍腾再拿起旁边银光闪闪的小银币:“与之相同的是,小第纳尔银,重1/240磅(约2.3克),和大银币的比值在1:12枚。含银量85%,再加上10%的铜,5%的锡。做的不错。”
小第纳尔银的特色依然是十字架的花纹,但十分轻小,图案改成了霍腾的大脸。
这两款准备发行出去的银币,因为十字架的筋肋,而逐渐会被称之为‘大十字’与‘小十字’。
基本上来说,这两款货币已经可以覆盖到大部分的使用角落,但考虑到即便是小第纳尔,也是比较值钱的银币,因此霍腾这里还有专门由学徒们练手铸造的小铜币作为辅币,3克左右,大小不均匀,和小十字的比值约为1:3到4。
霍腾不方便直接把自己的脸放在钱上,因此先将奥托二世、三世的脸放在前面,再把小十字与铜币上刻上自己的脸。
等什么时候取代康拉德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改制新货币,挂上自己的大头像。
霍大头。
“这些货币我们会按照官方比例发放少部分,主要以酬劳骑士薪资、大教堂建造工程、引水渠建设等为主,让它们流入民间。剩余的看民间商人自己的兑换比值出来之后,再慢慢放出。务必要营造出我们的铸币精良无比,可以溢价兑换其他修道院劣币的态势,推高货币溢价。所有离开铸币场的货币都要经过双层精心检查,不得有一丝瑕疵。”霍腾吩咐着身边的文书,专门指定两人来负责这项事务。
货币的战场更吸引霍腾来亲手操纵。
德意志,乃至整个罗马尼亚帝国境内杂七杂八的货币太多了。墨洛温时代留下的迪纳厄斯、查理曼时代的德聂尔、罗马帝国时期西部还没崩溃的各种古代钱币,东部至今持续输入的新货币,还有意大利各个城邦,譬如米兰、威尼斯与热那亚受人委托铸造的各类货币,这些玩意搭配在一起,光是货币兑换都能把人给气死。更不提仿造、劣质产品混杂其中。
因此,犹太人经营的货币兑换生意才会如此持久,无论封建贵族怎么打压抢劫,都无法让他们灭绝。
霍腾要力保自己掌握的这支哥廷根猛兽,能在初出牢笼的时候打出满堂彩,而不是被对手,或者某些无良商人借机打压。
如何打响名气?
对于哥廷根人来说,有一个再好不过的风向标。
二公主索菲娅。
这位时尚达人在哥廷根可是所有女性追慕的风向标。在霍腾的影响下,索菲娅公主亲自裁剪的贴身紧致风格的长裙,以及使用罗马式花纹格调装饰的罩袍、披风、上衣,可都是用来赐予臣下的宫廷衣装。
这些衣服在城镇里分外出名,甚至影响到了几千人的穿衣穿搭风格。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或许几十年后人们就将以‘哥廷根风格’来命名索菲娅公主的独特艺术创造。
她带着奢华的马车与女仆,少有的于集市露面。
今日的二公主,穿着一身淡紫色的长裙,头上裹着同样淡的轻纱罩,显得宛如亭亭玉立的贵妇。
这是一家绸布店,主营业务为从东方进口的稀有丝绸、意大利丝绸、图林根染布、哥廷根织纹布,店主表面上虽然是一位本地商人,但他的背后则是霍腾家的大掌柜,格蕾雅。
“有秦的原产丝绸吗?”索菲娅喊来店长,娇艳的长开红唇:“我可不想要意大利产的那些劣质丝绸布料了。”
秦,便是东方的中国。
只有万里迢迢从东方运来的丝绸,才值最好的价,配得上长公主的娇艳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