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已经躺平了,他感觉这辈子都无所谓了。
“随便怎么样吧,谁来救救我?”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此时的欧洲还没有完善封建制度,处于罗马制与日耳曼习惯法的融合态,对于领地是否继承,以及个人是否生育的问题,主要看他的受教育程度水平和意愿。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四百三十九章 教皇之死
巴伐利亚公国,这个位于德意志东南侧的大平原,一开始就不是东法兰克的核心领土。
从名字就看得出来,巴伐利亚就是波西米亚的音译,这里是斯拉夫人的地盘。但早在罗马人还在这里统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基督化,后来日耳曼人的各个王朝你方唱罢我登场,巴伐利亚这片大地就落入日耳曼人的地盘。
976年,随着奥托二世的继位,引发了巴伐利亚的奥托支系,牧马人亨利的带头造反,另有两位名为亨利的贵族一起追随。时称‘三亨利造反’。三亨利造反失败后,巴伐利亚作为极大的威胁,被切分掉北侧、南侧。
往日广袤的最大公国,这时已经切分成了诺德高、巴伐利亚和卡林西亚三个部分。
而斗争的核心,就聚焦在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从这里向北,是诺德高藩侯国,向南则是巴伐利亚公国。
两个国度共用一个首都,亨利?诺德高,与亨利?卢森堡现在针尖对麦芒的对抗。
前者开批斗大会,指责后者无能无德,面对匈牙利人毫无办法,赶紧滚蛋。
后者也开批斗大会,指着前者不忠不义,在匈牙利人入寇时坐山观虎斗,早该撤职查办了。
二人的批斗大会一场接一场,也没见把对方批斗倒下,只看到两头跑的教士神父们这里吃,那里吃,吃的脑满肠肥。这里附和一声,那里喊两嗓子,打的好不热闹。
批判的武器,终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文斗大会干了一个夏天,除了费掉无数唾沫星子外毫无作用。反而让全城的人看乐子,而饱受匈牙利骑兵骚扰之苦的巴伐利亚人不干了,站起来戳他们俩的脊梁骨。
要不你们俩一起滚蛋吧,换个能打的上来。
要知道,匈牙利部落骑兵的向西骚扰一直没停过。尤其是奥地利边境藩国,这个也于976年三亨利之乱时被切分出的,还属于巴伐利亚但基本独立的东方藩国,这次可是倒了血霉,差点把维也纳都丢了。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伯爵气得七窍生烟。
不只是奥地利,帕绍、林茨等伯爵个个怨气冲天。
他们放出话来,不管是谁,先让匈牙利人滚蛋就是好人。
哪怕是把霍腾请过来呢?
诺德高藩侯国,作为东法兰克比较晚诞生的战略要地,这个藩国的任务主要是防御波西米亚,制衡巴伐利亚。它位于多瑙河的支流,从厄尔士山脉南下的雷根河谷两侧,毗邻法兰克尼亚公国的东法兰克地区。
亨利?诺德高,身为奥托血亲,他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要不要继续讨好霍腾。
因为他逐渐清晰的意识到,无论他如何讨好霍腾,亨利?卢森堡终究是齐格飞的儿子,只要齐格飞开口,霍腾总要卖齐格飞面子。那自己不是白讨好了吗?
况且,在诺德高的旁边,就是班贝格地区。是被流放的国王康拉德的居所。而霍腾的军队随时可以走图林根的山道,从背后的山顶以高打低,开他的瓢。为此,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就是派间谍到图林根南侧的萨尔菲尔德,这座城是哥廷根、图林根两地想要进入诺德高的必经之路,在这里蹲着查看是否有大军出动。
第二,考虑和国王和解。
虽然实质上已经被流放,但毕竟是有合法地位的国王,他怎么作死都无所谓,只要能给亨利?诺德高加冕即可。
巧合的是,亨利?卢森堡也对国王有想法。
作为巴伐利亚正统选举上的公爵,他对霍腾的观感不佳,总觉得这个混蛋要把他换掉。他和老爹的关系也一般,自然没啥好说的。
考虑到国王就在旁边,亨利?卢森堡认为,只要他和流放的国王打好关系,压榨掉他最后一份价值,就能巩固好自己的宝座。
两个亨利,同一个想法。
巴伐利亚公国的大小周天,并不影响大局。
但影响大局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大多数老人都会在冬日里接受凋零,然而在罗马城,在罗马教廷,那些继承了罗马精灵骨子里的谋杀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