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的地图。
作为挪威人,艾斯特丽第一时间指着下洛林公国:“您不是拿下下洛林了吗?我们从正面进攻北上,中间劳师远征,还要受到河流沼泽的阻挠,不如从下洛林的城邦里造船长驱,从不莱梅与汉堡进攻吕讷堡。”
作为维京人,艾斯特丽的建议就是走海路。
顺带也能方便她恢复挪威王国。
但这里面也不全是私心。
霍腾之所以迟迟没有远征吕讷堡,主要顾虑的就是地方遥远、中间要度过威悉河整个水系,没有较好的进退空间,一旦被包围就会很麻烦。
走海路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
旁边的安洁萝有不同的意见。她指着地图的东段,说:“格罗尼特藩侯国不也是一个好目标吗?吕讷堡在易北河沿岸,我们走上游顺流而下,不走危险的大海,还能省去许多危险。”
不过如此一盘算,还需要控制住沿途的两个藩侯国,以及起义的斯拉夫异教徒联邦,否则后路也不稳定。
一个西线策略,一个东线策略,都是有利有弊。
除了她们俩, 其余将领也各种抽空提交了他们的战略方案。
除去杰弗里认为,可以从马格德堡沿易北河走陆路进入吕讷堡外,其他人大概也就是西线下洛林,东线易北河的方案。
因此,霍腾决定先保留两个方案不作取舍,甚至可以考虑东西并举,左右夹击吕讷堡。
十一月,霍腾与汉姆斯特乘船,轻车简从的抵达了下洛林。
虽然名义上,下洛林还是霍腾儿子的,是歌蒂斯迪乌之子阿尔塔根的封地,但下洛林人都清楚,其实就是霍腾的。
霍腾与洛林人几乎没有交际,唯一的关系就是他和曾经的封建主迪奥多里克大战一场。
“好在还有赫里伯特大主教,帮助我们统合莱茵河上下。”霍腾眺望着远处的科隆城,感慨不已。
赫里伯特已经和霍腾达成了同盟协议,霍腾当国王,赫里伯特当国家首相。
没有这位已经在下洛林理政十一年的主教,霍腾想进入这里还颇为困难。
很快,霍腾和汉姆斯特在科隆,这座查理曼的都城下船。
“好久不见!”
霍腾与赫里伯特热情的拥抱。
今年也只有三十多岁的大主教还年富力强,对成为帝国首相野心勃勃。他看到霍腾,惊喜不断的夸赞:“陛下,我想我现在可以称你为陛下了。下洛林最为富庶的有两段,一是莱茵河段,一是西侧莱茵河支流的代勒河段,有上百座城市,足以支持您远征到意大利。”
“也足以支持你担任帝国首相,赫里伯特主教。”
两人志向相同,寒暄了许久。
下洛林公国其实很缝合。
主体是莱茵河下游到入海口的城市,包括科隆、埃森、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等大城市;附属则是西侧代勒河段,这里目前没啥大城市,但是日后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等城市的所在地,也就是今日的荷兰、比利时地区。
第三段是奥多的居城康布雷,那是一座在独立小河流域的城市,所以霍腾压根就没要,送给奥多自己留着了。
寒暄一段时间后,霍腾也告诉赫里伯特自己的军事任命。
霍腾向汉姆斯特宣布了自己的任命:“汉姆斯特,以后你就负责驻扎在埃森和多特蒙德两城,为多特蒙德伯爵,任务是组织军队,收取税赋,务必控制住埃森到帕德博恩的这一段肥沃之土。”
汉姆斯特激动不已,马上接受。
埃森、多特蒙德城在莱茵河东岸,鲁尔区的西段,与东段入口的帕德博恩正好对应。而汉姆斯特和老瓦尔也是老朋友,相互之间可以照应。
两人一东一西,像锁链一样,把莱茵河锁住。
如此一来,萨克森军队就没有办法南下西进,杀到莱茵河的精华河段,扰乱下洛林的钱仓。
【下洛林公爵:这是一块属于贵族名门的国土,各个庄园分布在山谷与河流之间,从墨洛温、加洛林时代存续下来的贵族持续不断的压榨着这里的民众,享受着奢华的贵族生活。民众们不堪受扰,于是纷纷北逃入弗里斯兰伯国的荒芜海滩之中。全国农业、贸易、人口税,及市政效率各加5%、地区农业税+25%、贸易税+25%、人口税+25%、地区市政效率+25%,人民支持度-3。】
下洛林的爵位,在霍腾看来比较蛋疼。
因为它很明显的体现出了洛林贵族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