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也单独安放,让哥廷根市长,宫相莫里斯站第一。
四席位既定,霍腾穿着一身紫袍走出来,朗声道:“诸位,国家草创,诸多制度都没有建立。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从今以后,哥廷根就是帝国的唯一首都,是皇帝永远的驻地。各大小主教、公爵伯爵,都要按照一年至少一次的要求,到哥廷根来朝觐!”
众贵族都有些不知所从。
以前都是皇帝到处跑着见他们,现在改了,得他们见皇帝。
但想想霍腾的拳头大小,还是忍了。
然后第二个环节,是建立常备军。
霍腾已经有数据了,所以直接公布诸贵族,他要抽调八万人,在帝国广袤的国土上建立常备体系。
老好人,马格德堡大主教塔吉诺主动来当恶人:“陛下有多少粮食、财政,能建立一支庞大的军队?”
然后,第二个演双簧的是大首相赫里伯特。
他拿出报表,自信的公布:“帝国的财政和粮食体系运转良好。在各个公国的行政首府都建立起了学校、修道院、粮仓和金库。去年一年,我们光在铸币体系里获得的新币,就有七万多大头金与大十字银币。再加上贸易、税收等,在财政盈余中,我已经可以做到每年二十万以上的积累。”
对于帝国来说,如此强力的财政虹吸也不是好事。
它会导致市场通货紧缩,货币升值、物价升值。所以要再投放回市场。
“还有粮食,各府库的粮食堆积如山,有数百万罐之多。”赫里伯特补充。
这也是同理。被霍腾政府、修道院联合带走的粮食太多,各地的骑士阶层普遍出现了财政危机。
听完财政与粮食上的富裕,霍腾满意的点点头:“这意味着,我应该考虑在帝国内建立至少三个常备军团,分别驻扎在哥廷根、罗马与巴勒莫了。”
他娘的,终于有充足的钱币与粮食了。
要知道之前几年,霍腾时不时就要解散军队,还要时刻注意压缩军费在财政收入里的占比,过的很是憋屈。
恰好国内的骑士阶层都在逐渐破产,霍腾为了稳定这一群体,也不能坐视不管。
挪威公主、汉堡伯爵艾斯特丽,第一个站出来大声支持:“没错,建立常备军团的时刻已经到了。我请求先在汉堡实行!”
这倒不是托,只是昨晚上恩爱的时候,霍腾提了一嘴。
一个接一个的托蹦出来,用各种角度阐述吸收国内的破产骑士、野蛮山民等加入军队的好处,把前景描绘的天花乱坠。
四席组成的小政府,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被霍腾与几位身边大臣的谋划给忽悠过去了。
在德意志、意大利、西西里建立三支常备军,以三、三、二的比例,设置总和上限,成为新政府、新国家的第一个大事件。
与此同时,在各行政首府设置数千人不等的地方军名额,培养地方官员与将领,以及在哥廷根皇宫设置皇帝禁卫军和外籍军团的政令,也都稀里哗啦的通过。
各地贵族与教士都感觉晕乎乎的,怎么好像我就是橡皮印章,来动嘴的?
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八月,参军大潮在帝国的各公国中兴起。
众多贵族者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三王会战的开始
从半部落半封建制度,转向封建专制集权,这种制度上的修改并非一蹴而就,也受到经济基础的较大制约。
但目前来看,推行起的效果都还可以。
以哥廷根、埃尔福特、弗罗茨瓦夫等帝国直属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网络,构建起一个比较繁华的商贸圈,其中有人口数百万,流动着粮食、盐、布匹、白银等各种重要货物,同时辐射向法兰克尼亚、洛林二国、萨克森与巴伐利亚。
此时,再回过头来看,从哥廷根到西里西亚,这一代的经济已经进入繁荣的快车道,对其他地方形成经济压制。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条东西走廊的通道上,凡是大路上的道路两侧,基本上都能找到定居者组成的村落,甚至可能还有旅馆,可以做到每天都有地方落脚。这可比之前野外危险无比的情况大大改善。
初秋季节,哥廷根城再次大兴土木,在城北郊的水渠下禁区开始建立半临时性的住屋,用以容纳正式招募的三万常备军。
在此之前的那些军队,往往就是霍腾年年解散的半职业军队。而这些人,也几乎全都完整的转化到常备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