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等教士和贵族都懂得拉丁语的讲习,但对于低等贵族来说,霍腾的萨克森语方言就有点难搞懂。特别是来自施瓦本和巴伐利亚的高地德语区。因此还需要用希腊语、高地德语、瑞士德语等方言去一一解释。
必须指定一个标准语言计划,至少囊括标准拉丁语、通俗拉丁语、标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来解决各自之间的交流问题。
其实后面的地方标准语言,就囊括在通俗拉丁语中。毕竟早期德语、法语等,都是拉丁语与当地语言发生融合,互换大量借词而产生的通俗化拉丁语。
同时,这里所讲的人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农民。
各教士、贵族、市民和乡绅都齐声高歌,赞颂皇帝陛下治理国家的美德。也并不觉得霍腾将他们归类为人民有所差错。
因为这里的‘人民’,指的是拥有一定资产,田地、城市店铺等,年收入和教育水平都有一定高度的有产者。贵族中有固定辖区收税权的人、教士中高于主教的人、市民中各公会的会长、农民里富裕的乡绅。
在中世纪,能称之为‘人’的非常少。大概与古希腊公民大会里对人的定义差不多。农民们几乎没有集体发声的可能,要直到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农民起义波澜起伏之时,农民集体才走上政治舞台。尽管也一直是背景布。
不过总体来说,这套帝国大会制度先进吗?
这他娘的在中世纪也太先进了一点。
从某方面来说,这种制度显然也有它的弊端。但是于中世纪这种环境中,等它的弊端发展出来的时候,恐怕已经直接跳过文艺复兴了。
不过,霍腾也有别的安排。
帝国大会放在中央的法兰克福,却并没有放在皇帝、政府所在的哥廷根,这里面也很有说法。
有些贵族就隐约的感觉到了问题所在。
霍腾这个家伙,用新帝国大会制度取代了旧的帝国议会,那岂不是专门帮他增加权威吗?
过去的帝国议会,可是只有几位公爵有投票权的,其余则是高等贵族和大主教们来提建议。
那现在人数一下子扩充到了数十倍,几百个人坐在一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基层的教士、乡绅和市民,哪个不是皇帝的走狗?
那岂不是皇帝想怎么投票,就能引导着议会怎么投票。
以前是大家一起投票,现在成他一家开的了!
布鲁诺对霍腾的做法十分欣赏,他亲自站起来向霍腾祝贺:“我相信,奥托的光辉已经展露在陛下的身上。让主的荣光展耀在您的身上吧。上帝赐福义人。”
教士们纷纷起立,敬仰着伟大的陛下开始真正重建一个地上天国。
也就是重建教士们心中的罗马。
“除此之外,我们也将对整个帝国大会进行改革和名额的分配。以现有的公国改制为行省,目前,朕和各位大臣已经决定对哥廷根、萨克森、法兰克尼亚、上洛林、下洛林、西里西亚、巴伐利亚、施瓦本、卡林西亚、伦巴第、维罗纳、托斯卡纳、罗马、下勃艮第、上勃艮第,已经稳固下来的一共十五个省份,进行全方位的帝国改革。其余边疆省份按照现行的制度不变。
每个省份设置一名省长执政官,由教士、学生、贵族或官吏考试竞选上任,任期五年;每省份设置一名大主教,由教士系统内部推举和考试竞选,任期十年;每个省份设置一位军事总管,负责境内的盗匪、野怪、敌人,由本省贵族自行推举,由朕本人钦点,每人任期十年。”
霍腾还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改革模式。
说震惊,一是因为改革的力度非常大,直接对现有的模式全部推翻。甚至还给高层官员的任期增加了期限限制,而不再是终身任命制。
二呢,则是因为事实上变化不大。
省长负责行政权,各种人都可以去考试竞选,这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一个蛋糕,市民、乡绅、学生,都可以先当官吏,然后慢慢提升后去竞选。
大主教负责宗教和法律,由教士系统自己推选,这是对教士们的自留地。
军事总管就更明显了,他们就是留给贵族系统们的大蛋糕。
这与现行的模式已经很接近了。
历年以来培养的官僚模式就是霍腾提出的任期制+考试竞选制。
只不过是更清晰地分开了官僚和教士的区别而已,以后教士只负责宗教和法律,不再掺和行政问题。
也就是一根藤上两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