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的三月初一,北疆传来急报,匈奴侵扰安国,烧杀抢虐,无恶不作,军中无人可敌,北疆面临失守的风险。
此讯息一出,引起了朝堂震动。
安武帝于朝堂垂问:“众卿谁愿意前往?”
“这......”众臣相互推诿,无人敢领兵做出头鸟送死。
安武帝拍了一下座椅的龙首震怒:
“堂堂安国朝臣,竟然无一人愿意领兵出征,为朕分忧,一堆酒囊饭袋!”
众臣唯唯诺诺跪地请求,“陛下息怒!”
就在此时,长庆侯于殿中自告奋勇领兵抗敌:“陛下,臣愿往!”
安武帝闻言拊掌大喜,“好!”
随即沉思了一下,才继续开口,“朕封你为安国将军,即日领兵出征,不得延误!”
“遵旨!”顾景煜领旨谢恩。
安武帝于丹陛走下时,从跪着的礼部尚书旁经过时看了他一眼,才亲自扶起顾景煜赞叹,“不愧是我皇家血脉!”
礼部尚书闻弦知雅意,“陛下,微臣请奏。”
“讲!”
“请陛下准许,将长庆侯以皇族身份刻于皇家玉蝶,才无愧李家血脉!”
安武帝没有即刻回答,而是问地上跪着的众人,“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被问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异口同声请求,“请陛下准许长庆侯入皇家玉蝶!”
“好!”安武帝十分满意,“诸位爱卿起身吧,即刻准备出征事宜,不得有误!”
“谢陛下!”包括顾景煜在内的人异口同声。
三日后,在一堆的扯皮之下终于出来了具体流程,任长庆侯顾景煜为安国将军,总领北疆事务,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安武帝亲自出京郊十里送长庆侯抵御北疆侵袭。
安武十五年三月初,长庆侯顾景煜率领十万士兵赴北疆,阻止匈奴南下。
安武十六年,一月中旬,安国京都朝堂
兵部尚书出列,“陛下,北疆传来消息,长庆侯首战告捷,但粮草不足,请陛下决断!”
安武帝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龙袍,才下了命令,“此事交由户部尚书决断!”
户部尚书随后出列,“遵旨。”
及至安武十八年,六月初一,寅时三刻。
有军爷于紧闭的城门前高呼,“开城门,长庆侯大败匈奴,押送匈奴王族回京!”
“开城门,一个时辰后,长庆侯率领三千士兵回城,闲杂人等速速避让!”
宽阔厚重的城门从里面被打开,一向平静的京城就像油锅里溅了一地水,忽然热闹了起来。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百姓也自发到城门迎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领头叫铁柱的百姓边敲锣边开口:“听说了吗?长庆侯大败北疆,还拿下了北边匈奴王的人头,正在压解剩下的匈奴王族回京!”
旁边另外一个名叫狗蛋的人边打鼓应和着铁柱的话:“可不是嘛,这可真是太好了。”
又担忧的皱眉自语道,“但这仗打了三年,不知我儿可有受伤?”
提前回来装作民妇迎接的清允恰好在旁边听到了,她回答了狗蛋的问题:“你放心,此次安国百姓未亡一人,北疆也只是杀了作恶多端的人。”
狗蛋闻言“嚯”了一声,“这长庆侯莫非是神仙转世,居然如此神勇!”
此时宫中的安武帝坐于熙梧宫静静喝茶,皇后在旁边沉默不语陪着。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安武帝开口问旁边坐着的皇后,“皇后,你如何看待此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