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主,谁是仆。
这句话是说给赤练的。
但在另外三女看来,主人何尝不是在旁敲侧击他们。
以至于赤练走后,她们看扶苏的眼神都带着小心翼翼。
“主人……”
“无需多想。”扶苏丢下这句话走了。
不过他并没走多远,只是找了块空地,想独自安静一会儿。
这几日气运值没什么变化,扶苏有些心急。
甚至吴广的出现,气运值也没增加一星半点。
“难道,只能通过自己改变事情原本的走向才可以?”扶苏气馁地想。
好在他不是悲观的人。
反正已经带着系统把死局盘活了,往后的日子?看着来呗!
……
第二日天还没亮,军队便拔营出发了。
吴广带来的那三千多人,因为昨日受了军法,都受了伤,所以被安排在队伍的最末端。
蒙毅又特地派人交待,让他们把那几百个百姓放回去。
百姓们感激涕零。同时,也知道了究竟是谁让他们受的苦,又是谁让他们免于苦难和与家人的分离。
“公子,此事甚微,真的有必要么?”蒙毅不解地看着扶苏。
扶苏只是笑而不语。
按照蒙毅原本的意思,放这些百姓回去后,要让他们大肆宣扬公子扶苏未死,即将去咸阳继位之事。
如果这么做,消息一定能传达出去。
但以赵高的做派,这群百姓必死无疑。
是昨夜扶苏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生扭转了他的想法。
“看来,公子果然是先王认定的明君,懂得体恤和怜悯百姓。”蒙毅赞赏道。
“蒙大人谬赞。”扶苏怅然地望着离去的、相互搀扶的百姓。
“百姓会因为这点微不足道的怜悯之心感动,也会成为大秦最坚实的后盾。”
蒙毅不知道公子扶苏在哪里学来的门道。可在他看来,有怜悯之心的扶苏才是扶苏。
而扶苏想的并不复杂,他就想安全到咸阳,揭穿赵高、李斯的真面目,看看能不能增加气运值……
至于蒙毅赞赏他有怜悯之心,他并不在意。
这本来就是刻在他灵魂深处的东西。
……
太原郡郡府内。
韩信优哉游哉地坐在郡守姜栋面前。
“姜大人,都两个时辰了,还没想好呐?这可是个好机会!”
姜栋盯着面前印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的青铜版,不停擦着脑袋上的汗水。
青铜板上有小篆刻着的一句话:公子扶苏为大秦继承人,如有反,必谴兵相助。
“就算牌子能造假,这传国玉玺可不假。诛九族的罪,谁都不敢犯。”
韩信像是看透姜栋的想法一般,淡然自若地规劝道。
太原郡是韩信所到第一个郡县,离上郡不远。
为防止有匈奴来犯,来不及从其他地方调兵遣将,太原郡长期驻扎着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韩信使,不是本郡守不肯答应!”
姜栋为难道:“公子胡亥即将继位的消息天下皆知,大家都知道中车府令掌管符玺之事。如今你拿出传国玉玺,这不是让我为难吗?”
“我就是个小小的郡守,哪里敢参与到这其中?”
韩信失望地看着姜栋:“韩某竟不知在姜大人眼中,中车府令已经大过于天了。”
“要是先王知晓,不知会作何想!”
抬出先王,姜栋不禁抖了一下,干笑道:
“误会!误会!韩信使莫要胡说!”
韩信叹了口气:“若非姜大人意有所指,韩某又怎会误会?”
“韩某不相信姜大人为官多年,看不清谁是明君,谁是小人。”
“既然姜大人不愿意助公子扶苏继承大统,反而纵容贼子,韩某也就不打扰了。等公子回咸阳肃清奸佞后,韩某自会向公子表明姜大人的意思。”
说完,韩信起身便要走。
“韩信使请留步!”姜栋哪敢就这么放韩信离开?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韩信摇头:“公子想必已在率兵前往咸阳的路上,上郡囤兵有多少,想必姜大人再清楚不过。此时前往,也只是锦上添花。”
“韩某来此,是给姜大人送一个亲近明主的机会。大人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