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 第11章 机会

第11章 机会

对于陈素锦的无礼行为,李红梅颇有些意见,是以早准备好的红包,也不必再拿出来。

不过,李红梅对赵卫国更是不满。

前两天的相亲她也听郭燕秀说了,这小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着好好的去见面,穿了那么一件不伦不类的衣裳出去。

这个老三,明显和老二一样,觊觎他家的那笔防疫费,强撑着不想分家,等着分上一杯羹。

有了前科,任凭这次赵卫国如何解释,李红梅认定是他有意拖延,故意惹了陈素锦的不满,这才导致人家姑娘说出那么直白的话。

回到家后,少不得在赵长兴面前告了赵卫国一状。

赵家都以为此事告吹,一家人数落了一番赵卫国,都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哪知过了五天,郭燕玲又过来带话,说是陈家打听了一圈,对赵家很是满意,也同意赵卫国和陈素锦继续谈。不过,陈素锦是个心气高的姑娘,提了个条件,赵卫国得有个正经的活儿,两人才能谈婚论嫁。

虽然郭燕秀说的很是轻巧,赵家人都是心知肚明,这年头,所谓正经的活儿,无非就是吃上公家那碗饭,不在地里扒饭吃。

可眼下政策卡的严,赵卫国不过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赵家又没有太好的门路,想要吃上公家饭,无异于难如登天。

陈家那边明显是算计好了,如果赵卫国真能找到正经的活儿,回头陈家有个吃公粮的女婿,说出去也有面子;如果赵卫国主动退缩,传扬出去,旁人只会说赵家和陈家不匹配,没人挑陈家的姑娘不懂礼数。

赵家人都认为,陈家提出这个条件,就是存心难为人,补救当日的失礼。

唯有李红梅甚是热衷,一直向赵长兴念叨,陈家是魏河公社的大户,那个陈素锦又是知书达理的好姑娘,错过了太可惜。

赵卫国知道,大嫂如此在意他的婚事,肯定不是为了他好。

按赵卫国的猜测,大嫂多半是想着能尽快分家,独吞了那一大笔的防疫费;另外念着她那个熟人梁招娣,一心想做成亲家,日后也好继续来往。

只不过,大嫂怕是想多了,听那个陈素锦的意思,一心只想考大学,哪里会看得上他这个泥腿子?

赵卫国根本就没把陈家放在心上,他这几天,一直在打村西头那片岗地的主意。

赵钱营的土地,大多集聚在庄南头和东边。在赵钱营的西边,则是起伏不定的岗地,顺着岗地中间蜿蜒不定的土路,西行二三里地,就是几座连绵起伏的山坡。

站在赵钱营的村口,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那一片光秃秃的山坡。

说是山坡,其实和小土坡差不了多少。

桐阳地区地处中原,是秦岭东边的末尾,本身没多少山。

这山坡连秦岭的余脉也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地壳运动的遗迹,随着岁月的风化,已经没了山的外貌,只有土里残存的料浆石,证明这里的确曾经有过山石的存在。

顺着山坡再往西走上数百里,那里才是真正的山脉。

赵家的祖辈定居在此,就是看中了此处有水有田,是个安居乐业的所在。

当然,赵家的祖辈中也不乏附庸风雅的人,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将西边那片土坡称作栖凤山。

赵卫国问过村里的长辈,这栖凤山在二十多年前还是郁郁葱葱,长着许多的梧桐树。

当年炼钢的时候,将山上的树木砍的一干二净,当做了柴火。随后公社响应学习的号召,在栖凤山上修建了一层层的梯田,每至深秋时,连绵不绝的高粱在风中挥舞着紫红色的穗子,如同火焰在风中燃烧。

只可惜好景不长,七五年一场千年不遇的大雨,雨水挟着山上的土顺势而下,山上的梯田被冲刷殆尽,成了名副其实的土坡。

泥土随着雨水的冲刷,沉积到了河里,严重堵塞了河道,大量的料浆石却是留在了西边那片岗地上。

因地里满是料浆石,存不住水分,那近百亩岗地既不耐旱,更不耐涝,种啥啥不成,除了种些红薯稍微有些收成之外,根本没法种其他的作物。

包产到户时,庄上没有哪户愿意要这些土地,即便是大队往外承包,也没人愿意白白赔了种子钱和人工。

时至今日,那一大片土地还挂在大队的名下,成了一大片荒地。

赵卫国心底有个计较,若是能趁着这个时候,把这些地利用起来,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可这个地方究竟怎么利用,那就要好好的盘算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