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师自认为在生意场上打滚几十年,锻炼出来的眼力绝不是几个大学生能够瞒过去的。
也就是说,这几个大学生真的从心里认为自己的茶叶不如清风观的茶好。
这就有些奇怪了!吕大师很肯定自己店里面卖的茶叶绝对是来水县最顶尖的,按说这几个大学生不可能在本地喝到比自己店里更好的茶叶。
吕大师来了兴趣“你们喝我这茶水也喝了半天了,来来回回换了不下十种,我就奇怪了,清风观的茶水和我这里的茶水有什么区别?”
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他们几个人在茶道上面还真的没什么研究,最好的王获喜也不过是跟着家中的老人知道了一点皮毛,真让他们具体说出好坏在哪里来他们就说不出来了。
可人家吕大师已经陪着他们折腾半天了,好茶也是拿出了一种又一种,现在人家问了,总不能说我不知道吧?
几个人只好搜肠刮肚的寻找形容词,试图把当时的情况描述出来。
“一开始不觉得有什么,清风山清风观这样的小地方能有什么好茶?可是喝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把茶水端近的时候能够闻到一种草木香,我没有闻过那种茶香,感觉倒像是春天在森林里周围的草木勃发所形成的香气。”
“喝的时候感觉很舒服,是整个人的身体都感觉很舒服。我很难向你形容那种感觉,有点像大冷天去泡温泉,不过那种温暖是由外而内的,喝茶的这种感觉就是从内而外的。”
吕大师听着有点头大,这几个大学生在饮茶方面实在没什么道行,要么闭着嘴低着头装小透明,要么表述的词不达意。
吕大师只好主动出击,用比较直白的说法问了几个特征方面的问题,结果也是回答的乱七八糟,反而把自己搞迷糊了。
刘景区倒是说出了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喝茶的时候虽然惊艳但也没多想,从清风观回来这几天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起在清风观喝的茶,我觉得自己不是贪杯的人,可我的身体好像记住了那种茶带来的感觉,总也忘不掉!”
其余的几个大学生也赞同了刘景区的说法,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感觉。
吕大师的好奇心真的被钓了出来,清风观的茶水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这几个一看就知道不好茶道的大学生,喝过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
于是几天之后李云龙在清风山清风观,没有等来来水周报的记者,吕大师却主动上门了。
对来水县本地人来说清风山的风景也就是那么回事,山也不够大不够高,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人文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说是小山包有点欺负人,但在本地这样的小山真不稀罕,山上面有小道观,小寺庙的也有不少,大多默默无闻。
有一些运气比较差的就断了香火,无声无息的就断了传承,荒废在深山老林之中。
等过些年老一辈的人死光了,恐怕就再也没有人记得山中曾经存在过的道观寺庙了。
从这一点来说清风观能够一直传承下来,并且坚持到被李云龙继承已经比许多类似的道观寺庙强多了。
吕大师是一个人来的清风山清风观,从敞开的大门进来,发现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
本着进庙烧香的原则吕大师把三个殿拜了一遍,第一感觉是正殿供桌上面摆的东西多少有点乱。
除了少量常见的贡品之外吃的米呀,蔬菜呀,瓜果梨桃啊,甚至还有点茶叶就占了绝大部分面积。
还有仿制八棱汉剑外形的木制法剑,堂而皇之的摆在供桌上面。
我学问少,吕大师真的弄不明白这些东西摆上去合适吗?
这里有李云龙自制的香,专门就是替游客准备的,只要不浪费就可以拿来上香,不要钱。
吕大师烧了香之后总感觉还少点什么,半天才一拍脑袋反应过来,这里怎么找不到收钱用的功德箱?
吕大师不死心的在院子里乱转,最后才发现收钱用的功德箱被藏在进门后侧面的角落里。
这地方又没有提示或者像吕大师这样专门去找的话太容易在无意间忽略了。
吕大师走近了细看,清风观的功德箱是用木头做的,上面留了一个一指宽的入口方便游客头投钱。
给人的感觉除了朴实之外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设计,更不会在侧面专门装一块玻璃,让人看见里面有多少钱。
吕大师使劲伸长了脖子,费了半天劲也没看清黑咕隆咚的功德箱里,究竟藏着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