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昭和萧承安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丫头要是心里有数,那就去,你家孩子年纪小,这是个大问题,你得想好出去后孩子要怎么带,吃穿住都会成麻烦。”
虞昭思忖说,“我们先去肃州,跟着我一起回去的还有二虎巧娘他们,相互照应着,这一路不必担心些什么。”
而且……
虞昭在含章出生后,便给她打了预防各种疾病的针,她又不拘着含章出去玩,虽然时常也会受凉,但吃了药也就好了。
过了两岁之后,含章的身体明显比其他孩子好上不少。
且含章在马车上也能睡,也不必担心赶路时,含章因为马车摇晃而睡不着。
虞昭还想着让萧承安教她武,给她强身健体,有她在,自不可能让含章出什么意外的。
萧承安都同意虞昭带着含章一起去,靳素玉等萧承安他们夫妻二人离开后,拉着亲爹说道,“不如咱们也跟着一起去?反正咱们在京城也无事,王府这边让皇兄照看着,等玩过了再回来就是。”
“阿如还那么小,我实在是舍不得与她分开个一年半载的。”
靳大夫想了想,说道,“那你去对安哥儿说说,咱们全家一起去。”
靳大夫靳素玉也要跟着去,虞昭不仅没有拒绝,反而更高兴了。
靳大夫年纪大了,身子骨虽然还硬朗,再活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
可让他和靳素玉留在京城,虞昭少不得挂念,现在靳素玉同意与她们一起去,虞昭哪有不应的道理?
她当即让萧承安答应了下来。
就这么决定下一家外出,萧承安转身就将此事告诉了皇帝。
皇帝嘛……
他当然是不高兴了。
他这么一个当皇帝的,尚且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天天面对着那些盯着他不让他犯错事的大臣们,他侄子却想着一家子一起出去玩儿?
皇帝要是高兴才怪。
“阿如才三岁大,你就带着她们往外去,也不怕在路上生了病?”皇帝沉吟着说。
萧承安回答的有理有据,“我娘子跟在一旁。”
倘若连虞昭都治不了含章的病,那他恐怕就要为含章准备后事了。
皇帝梗了一下,这才想起来虞昭是神医。
皇帝叹气,“我也舍不得阿如,你们自己去也就算了,将阿如留下来,放在宫里,让皇后……不太子妃帮你们看着,等你们玩够了再回来把她接走。”
萧承安回答,“阿如从未离开过母亲,母女相离,恐闹得家宅不宁。”
皇帝幽幽看着他,“你这是一定要去了?”
萧承安闻言就笑,“皇伯,侄儿也忙好几年了。”
皇帝不屑说,“朕忙了一辈子,尚且不敢休息,你倒是敢说。”
“侄儿哪能与皇伯比?”
皇帝看萧承安不顺眼,却又不能不批他的假,但在心中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便宜萧承安。
于是他让掌监拿了一个印章给萧承安,“朕封你为巡抚,到各地暗访。”
“兵部尚书明年致仕,王诃要接任兵部,等你回来,就做京兆府尹吧。”
萧承安:“……”
他唇角抽了抽,含糊道,“再说吧。”
生怕皇帝又给他找事儿干,萧承安匆匆行了一礼,立马就走了。
皇帝在后面骂他,“小兔崽子,逃得了初一,你逃得了十五?”
在皇帝那儿领了差事,等过了年后,含章过了三岁的生辰,安王府一家,便将所有东西都打包好,并带着巧娘,芍儿,柳叔,大利,勃叔以及陈花棠等一众人,浩浩荡荡离开了京城,先往肃州而去。
虞昭有十年是在肃州度过的,那里的街道,邻里,都是她最熟悉不过的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车马骨碌碌走在官道上,含章背着萧承安叫她的诗,小手扒着车窗,视线往外看。
“那里他们就在种田!”含章指着马车外劳作的农夫,眼里闪烁着疑惑,“阿耶,阿娘,为什么秋天他们能收到那么多米,还会饿死呢?”
这是个很深奥,不太适合讲给现在的含章。
她聪慧,《三字经》《千字文》都会背了,认得的字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一路两个月,含章外向的性格让她碰到谁都能唠上两句。
语言表达也从只会简单你在干什么,我想吃那个等,变成了更复杂的组合疑问。
萧承安说道,“等咱们进城,我带你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