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的前沿观察哨内,乔治勋爵看到双方人马已经展开了白刃战,义军的热武器优势已经不管用了。
“给我继续往上压!往死里压人!”
“是!总督!”
印度仆从军第六十六师八千余人紧跟着冲向战场,但是由于谷口地形的限制,印度军队庞大的人数优势根本无力展开。
谷口地形成葫芦状,最前端的葫芦嘴是地势最为狭窄的位置,仅仅只能让十七个人并排通过,双方鏖战的位置也就在葫芦口的最前端,因此义军能撑住数倍敌军的进攻。
“给我继续冲杀!”丛晋擦拭掉牛尾刀上的鲜血,他继续举起刀冲进敌军群中疯狂砍杀,身后数千义军铁卒毫无畏惧的跟随在千夫长丛晋和孙升云的身后。
第三团第一连的百夫长把本部兵马组织起来,排成三排对准冲过来的印度军。
“听令!开火!”百夫长挥刀下令,身后的火铳兵对准了拿着短刀上前的印度军队果断的扣下扳机。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义军第一排下蹲的士兵果断开火,敌军距离十分近,压根就不需要精准瞄准就能打中。
冲在最前端的印度军队直接中枪倒地,第二排义军士兵接替开火,连续的射击让印度人和义军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因为冲锋在最前面的印度人已经被击毙。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义军士兵交替不间断的射击,80式步枪的十发弹容量的优势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打的印度人压根就靠不上前来。
第一排和第二排士兵打空子弹后全部蹲下,第三排待命的士兵便接替开火,以此来给第一第二排的士兵争取上子弹的时间。
其他百夫长们纷纷效仿第一连的做法,很快一排排火铳阵形成完毕,杀的想要近战肉搏的印度人连连后退,双方距离也被拉开百米。
谷口战役打的极其惨烈,在狭窄的葫芦口前端,尸体铺了一层又一层,鲜血把大地染红,没有断气但无法行动的伤兵躺在地上无助的呻吟。
“第三团!交替掩护撤回战壕!”
“第十团!交替掩护撤回战壕!”
排成火铳阵的义军士卒井然有序的向后撤回战壕,印度人原本还想继续冲锋,但是他们看到战壕里又多了几十挺马克沁机枪,于是只能心有不甘的后撤。
乔治勋爵看见后气的又甩碎了一个望远镜。
身旁的人一脸无语,内心忍不住暗自腹诽:“望远镜招你惹你了?”
五天后威廉士率领残兵正快速的向锡金地区移动,大军在潘政一率领的义军穷追猛打下,终于是按照义军部署的那样钻进了部署的包围圈中。
威廉士大军全部进入锡金地区后先前埋伏的义军部队果断封锁了锡金通往藏区的道路,同时开始向南推进来压缩威廉士军队的活动空间。
一天后,潘政一率领后续部队加入到了对威廉士的包围,义军北方兵力已经达到了八万人,加上诸葛亮的三万人马,义军部队人数已经比威廉士部队的人数要多上许多。
潘政一来到山巅上,举目向下眺望,山下正是被困的威廉士部队。
此时的威廉士也知道己方人马钻进了包围圈中,但是这是一条阳谋,潘政一设计的阳谋来等着他钻进去,也可以说这一仗是一场豪赌,赌赢了,诸葛亮的三万部队就能被消灭,他也能带着残兵撤回印度休整,如果败了,他手下的几万大军全都得折在这里。
“给我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猛攻诸葛亮的部队,我们配合乔治勋爵的军队对他们进行内外夹击,我们一定能冲出包围圈的!”
随着威廉士少将的进攻命令下达,残存的英印联军部队开始向诸葛亮的阵线发动进攻。
英军的阿姆斯特朗野战炮对准义军阵地发起炮击,84毫米口径的炮弹在义军阵地上炸开。
山顶上潘政一看到了英军部队隐藏起来的火炮阵地。
潘政一收起望远镜命令手下:“英国人的炮兵阵地暴露出来了,命令105大炮给我炮击敌军的炮兵阵地。”
“诺!”
三公里外的义军105火炮阵地,传令兵把英军的精准位置上报给105榴弹炮连的百姓们夫长,百夫长快速拿出工具进行计算。
“全体都有!高低加10,方向减4,一发试射!”
“收到!”炮兵搬来比羊大腿都要粗上许多的炮弹直接塞进炮膛里。
“装填完毕!”
砰!砰!砰!砰!砰!五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