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预言了周亚夫未来会三次冒犯汉景帝,这让殿内的气氛非常尴尬。
不等众人反应,金榜继续显字:
[因为三次冒犯景帝,周亚夫只得失落辞官,数月后,周亚夫在一次宴会上,因性格执拗不羁,彻底触怒汉景帝]
[后期,周亚夫之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周亚夫因牵扯其中,受到廷尉言语侮辱,羞愤无比,绝食抗议,五日后,吐血而亡!]
[其统帅能力和分析战局的能力极强]
[故而列在统帅榜第十八位]
榜单消息全部显示完毕。
殿内的气氛尴尬到了极点。
周亚夫和汉景帝刘启这对君臣,此刻感觉都能在地上抠出一个洞。
大臣们纷纷低头,没有一个人说话。
汉景帝和周亚夫两人各有所思。
……
聊天群!
刘邦:周勃这儿子可以啊,能上榜,说明有点东西。另外,这个七国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彻:简单的说,就是诸侯王势力太大,先帝要削藩,结果高祖您的侄子,吴王刘濞联合楚王等七个诸侯国,以及匈奴,闽越等势力,发动的一次夺权军事行动。
刘邦:……
嬴政:@刘邦 让你分封!
李世民:政哥,其实分封是有好处的,况且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所以,分封同姓皇子王爷给朝廷看大门,其实也挺有效果的。
“政哥倘若你实行郡国并行,说不定秦不会亡的那么快。“”
朱元璋:有可能。
苏辰:这么说吧,纵观历朝历代,后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在政治制度选择上,必然参考前一个王朝的灭亡经验,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暴政和郡县制,于是,他搞休养生息和郡国并行!结果,七国之乱就来了!”
“魏文帝曹丕看到七国之乱和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后,觉得分封太危险了,二话不说,就搞郡县,不给曹氏宗亲封地放权。结果,曹家被司马家轻易取代。”
“司马炎发现曹魏这么容易就被干倒了,他认为这是曹丕没有分封宗亲的缘故,于是,他又开历史倒车,分封司马家诸王,结果,八王之乱来了!”
“到了隋唐,杨坚和李渊深深的感受到了十六国乱世的阴云,于是,他们坚决不搞分封!”
“但这里面出了个意外,就是李隆基,他把亲王全部圈养监禁在京城,结果搞了一堆节度使,相当于是分封了!”
“赵匡胤吸取唐亡经验,直接来个崇文抑武,连武将都不给权,更别提搞什么同姓分封了!”
“元朝厉害了,直接搞一个行省出来。”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宗亲藩王镇守疆土,于是他又搞起了分封。结果靖难之役就来了。”
“清朝吸取经验后,在平定三藩后,再也没搞过分封。”
“所以说,开国皇帝总是吸取前朝经验而制定相关国策,必然会走上教条式的道路,不管搞郡县还是分封,归根结底,需要时刻灵活变通,与时俱进,采取适当手段,保持朝廷和地方上的相对稳定性!”
嬴政:彩
刘彻:有道理
李世民:赞
朱元璋:嗯
苏辰:我这说着简单,做起来难上加难,各位加油!
“还是说这位周亚夫将军吧。”
“第一次是因为反对汉景帝废太子,从而触怒汉景帝。”
“第二次,窦太后想让汉景帝封皇后哥哥为侯,周亚夫坚决反对,触怒了窦太后,也让汉景帝发现周亚夫的桀骜。”
“第三次,汉景帝准备封匈奴降将为侯,周亚夫又是大力反对,彻底惹怒了汉景帝。”
“经这三次,君臣彻底疏远。”
“后来一次宴会上,汉景帝想试试周亚夫脾气是否改了,故意命人在周亚夫席前不放筷子,周亚夫不仅迟到,还对不放筷子之事非常不满,汉景帝训斥了其几句,周亚夫一脸不服,但无奈还是跪在景帝面前,景帝刚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站起来直接离开了宴会,完全忽视了汉景帝的面子。”
“性格的致命缺陷,使得他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
嬴政:这样的将军,当皇帝的恐怕都是不喜欢的。
刘邦:……没想到周勃的这个儿子竟然如此桀骜不驯。
“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