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李世民 你猜对了,这李元霸的历史原型,的确是你的三弟李玄霸。
“清朝为了避玄烨的讳,故而改李玄霸为李元霸,并且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力大无穷的猛将!”
李世民:……
苏辰:小说描写的那是真精彩,李元霸一人击退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
“而他的成名一战,则是面对185万军队,手中两柄铁锤,锤得尸山血海,将185万军队杀得只剩65万。”
李世民:……
李治:……
武则天:……
嬴政:逗呢?
刘彻:(汗)有点夸张
曹操:哈哈,这不是有点夸张,这是牛皮吹上天了。
赵匡胤:牛逼,小说是真敢写啊
李世民:额,万万没有料到,吾三弟玄霸因体弱多病而早亡,竟然在后世被写成了一个力大无穷,极其夸张的猛士,只能说,这本小说的作者脑洞真大。
李治:……
刘邦:太离谱了哈哈,还有,@玄烨 就你一天事多,天天避讳,唐玄宗避讳改唐明皇,李玄霸避讳改李元霸。(斜眼瞪)
康熙:???杠精@刘邦
“我就想问,在坐的各位皇帝哪个不避讳?”
“秦始皇嬴政,名为政,通正字。为了避讳,秦朝将正月改端月!”
“汉武帝刘彻,名字有彻。西汉初期有个叫蒯彻的谋士,为了避讳,司马迁在《史记》里直接改成了蒯通!”
“唐太祖叫李虎,也就是李世民的曾祖。唐朝为了避讳,改虎为武,或者兽。”
“还有李世民在位期间,为了避讳,把三省六部里的民部,改成了户部。”
“还有刘秀一朝,为了避讳,改秀才为茂才!”
“刘询一朝,为了避讳,改荀子之名为孙卿!”
“汉文帝刘恒一朝更离谱,古籍中的月宫仙子本名姮娥,为了避讳,最后改名成了嫦娥。”
“还有很多,说一天都说不完,这避讳的把戏,历朝历代都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啊!”
李世民:……
武则天:牛啊牛啊
刘邦:卧槽,@玄烨 一喷九
嬴政:……这小子真能说
朱棣:玄烨他说的基本都是事实,确实是这样的,避讳这玩意,确实屡见不鲜。
苏辰:嗯,这只是加强集权统治的一种文化枷锁罢了。
“要说到避讳,最惨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贺了!”
刘彻:哦?
曹操:吃瓜
刘秀:真不错,又到了故事会的环节!
苏辰:……
“李贺少年之时,前往京城参加进士科考,相当的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结果,发生了一件奇葩事情,彻底毁了李贺的仕途。”
“据记载,有人嫉妒李贺才华,想给李贺使绊子,于是这人想到了一个坏主意,他向考官举报,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名字里有一个晋字,和进士的进字,这两个字犯了忌讳,考官一寻思有道理啊,于是拒绝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
“李贺气愤填膺,却无可奈何,只能退出离开京城,后来创作了几年诗歌便抑郁而终了,年仅26岁!”
刘秀:额,这就离谱了。
曹操:荒唐……
刘彻:……
嬴政:……
李治:可惜了。
苏辰:说起来,还是你们李唐宗亲,李贺的先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属于大唐宗室的远支,这李贺也算是宗亲皇室子弟了。
李世民:……
李治:……
赵匡胤:李贺确实可惜了。
“我最喜欢他的一首诗便是:”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此诗非常契合我的心情!”
朱棣:哈哈,确实,这首诗的确不错,李贺是希望收取关山五十州,结束藩镇割据,再现大唐盛世。
“而匡胤兄,则是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北方!”
“要这么说,这首诗确实适合你@赵匡胤”
赵匡胤:……
康熙:有意思的是,安史之乱将唐诗分成了两个境界,安史之乱前,大唐盛世,唐诗多是气势洒脱的赞美之歌,李白为代表。而安史之乱之后的唐诗,多是忧愁愤慨之歌,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