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三人无比尴尬。
谁也没料到,武安君白起最终的结局,竟然会是这样!
看罢金榜的预言,嬴稷深深吸了一口气。
白起本人也是心头一震。
气氛僵持了片刻。
终于,但听嬴稷哈哈一笑:“依寡人看,此榜后面之预言,或许有误也,武安君为大秦立下如此战功,岂会如那金榜所言,落得那般下场!”
秦王嬴稷这话一出来,在场的大臣都是连忙附和。
“是啊是啊,大王明断!”
“大王英明!”
“必是这榜出了问题啊!”
范雎也是道:“大王所言极是!”
嬴稷和大臣们这样的一道破冰之语,立刻使得殿内气氛缓和了许多。
白起表面陪着大家也是呵呵一笑。
但他心头却是暗暗冷笑:
秦王揣着明白装糊涂,竟说是金榜出了问题。
他此刻还能说什么呢。他什么也说不了。
从金榜预言的字里行间,白起读出了四个重要的字:君臣矛盾。
此刻,白起突然决定做点什么,改变这一命运。
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便是远离矛盾!
……
系统给白起分发了丰厚的奖励!
聊天群里!
嬴政:白起,大秦武安君,不错,很强。
刘邦:人屠,杀人狂魔啊!
刘彻:可以说是白起摧垮了山东六国联盟,为秦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询:确实
刘秀:白起真的是狠角色
曹操:是啊,长平之战,本来赵国被白起都打崩溃了,最后四十万人都投降了,可白起认为这些降卒摇摆不定,必成日后隐患,故而直接坑杀,永绝后患,赵国君民直接懵了。
杨坚:所以赵国人对白起恨之入骨,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那是真的恨啊。
李世民:白起杀戮确实重,但是对于白起之死,我认为白起,秦昭襄王和范雎三人都有问题,君臣不和,将相不和,他们都担心白起功高盖主,毕竟,白起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和汉朝的韩信一样,这两位其实都是功高盖主,再加上各自性格有问题,结局也都差不多。
赵匡胤:白起杀戮过重,不值得推崇。
朱棣:@赵匡胤 所以你将他踢出了武庙?
忽必烈:哈哈
康熙:哈哈
赵匡胤:……
嬴政:什么意思?什么武庙?
朱棣:这就得问@李世民@李治@武则天 他们大唐的红人,李隆基了!
李世民:李隆基?这小子又搞什么了?
朱棣:唐玄宗李隆基建造武庙,用来祭祀历代将军,以西周开国太师、军师姜尚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曰之为:武庙十哲”
康熙:是啊,后来唐德宗时期,又增加了古今名将六十四人!配享武庙!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时期,赵匡胤把白起直接踢出了武庙。宋徽宗时期,又对武庙里的将军名单做了调整,武庙之配享及从祀名单此后时有微调。”
刘彻:武庙十哲?是哪十人?
刘询:+1
刘秀:+1
曹操:+1
武则天:+1
朱棣:姜尚为主祭,张良为配享,包括张良在内的十人列在左右两侧。
“左列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勣。”
“右列为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嬴政:这是李隆基搞的?
朱棣:对!
嬴政:朕看,此乃一家之言尔,只怕是李隆基自己的看法吧,朕若建武庙,朕之帝师,必然上榜
刘彻:说的是,武庙十哲难道就是权威标准???
朱元璋:确实,这都是李隆基,以及后面皇帝们,综合了武将的战绩再加上个人的喜好排出来的十个人,依咱看,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武庙名单。
李世民:是啊,凭什么李隆基这小子选出的十位就是权威?就是华夏最厉害的军事家?显然是一家之言。
武则天:这样说来,武庙十哲只是不同时期总结的比较权威的十位武学大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