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只能说明,刘秀确实食言了,贾复估计也没放心上。
“这,的确只是一句安抚人心的漂亮话。”
刘秀:……
曹操:先别管他后来有没有兑现,这句话在当时意义重大,能够树立光武帝的个人形象,从而稳定军心!笼络人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坚:这话是对的。
康熙:哈哈,贾复差一点就和刘秀攀上了亲家啊。
“榜上的另一位,明朝的常遇春,则是实实在在的和朱元璋攀上了亲家关系!”
刘邦:这么6?
刘秀:朱元璋也搞指腹为婚?
康熙:还真的是!
“据说常遇春投奔朱元璋那时候,两人的妻子都有身孕,于是,两人约为亲家,后来,皇太子朱标诞生,而常遇春妻子则正好生下一女,后面确实成了朱标的正妃!”
“这位太子妃,在生下皇孙朱允熥的当月便薨逝了!只有二十四岁!”
朱元璋:???
“常氏是咱标儿的太子妃,这不假,在咱位面上,她还好好活着呢,嘶~如此说来,莫非她也有隐疾?咱要尽快给她查查。”
康熙:而且,朱元璋似乎自己违背了自己立下的规矩
朱元璋:???
刘邦:一说起明朝的事,玄烨马上活跃了。
“节奏带起来,不要停,精彩啊!”
刘秀:哈哈
曹操:666
康熙:……好的
“朱元璋自己搞的《皇明祖训》,让后辈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事,结果他自己先违背了。”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万分,没办法,他便从朱标的儿子里挑选一位继承他的皇位。”
“常遇春的女儿太子妃常氏,那是正妃,所以她生的皇孙,是嫡出,按理说百分百是皇位继承人了!”
“结果常氏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皇长孙朱雄英早亡了。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嫡孙,也就是朱允熥。”
“但是,最终朱元璋偏偏选择庶出的朱允炆做了接班人。”
“《皇明祖训》说: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这里我就要问一句了!”
“@朱元璋你自己立的规矩自己不遵守?”
朱元璋:……
李世民:@玄烨牛逼,太能说了。
刘秀:666
杨坚:朱元璋下不来台喽!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