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所以,要看所处的背景和时机。
朱棣:有道理,宋神宗时期,北宋的两积问题,也就是积贫积弱问题,愈发突出,国内弊端频出,这样的背景和时机来说的话,王安石这种改革家的出现,也是有道理的。
“这样的折腾。也许的确会改变国家命运。”
“当然,也许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康熙:总之啊,王安石此人,争议极大,否定的人巨多,在南宋和明代,最为突出,宋明理学,对王安石抨击最盛!
“而且,宋高宗赵构直接将王安石从孔庙里踢了出去,将北宋亡国的原因追加到王安石的头上,对其全盘否定!”
赵匡胤:……
苏辰:诚然,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影响很大,确实有革新弊政,改变面貌的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
“这样有争议的人,给他只扣一个忠臣或者奸臣的帽子,是不妥的。”
朱元璋:的确
苏辰: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说。
“另外,王安石除了在政坛上大有作为。他在文坛上,也是一颗闪耀之星。”
“后世,将王安石和其他七位唐,宋时期的文豪,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以表示对他们的赞誉和推崇!”
李世民:唐宋八大家?
朱棣:这个我了解,明初的一个学者最先推行的这个八大家名号。
“八大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李世民:牛逼
苏辰:关于王安石,还有个典故,那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中年丧妻,续了一个年轻之妾,名叫姣娘,由于王安石整日忙于政事,所以对这姣娘无暇顾及,结果,这姣娘就和府上的一个仆人偷情了,王安石知晓此事后,忍住没有问两人之罪。后来有一天,王安石灵机一动,作诗一首,提醒姣娘,这姣娘也是个才女,一听就明白了诗中之意,她连忙跪在王安石面前,道: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
“王安石一寻思,也对,自己已经年过花甲,经常忙于朝政,所以偷情之事也不能全怪她,于是,王安石给了那姣娘一些银子,允许她和那仆人成亲,远离他乡生活!”
“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来历!”
刘秀:……这人心大啊!
曹操:666666
杨坚:666,这种气度,别说撑船,天都能撑开。
朱棣:……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