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有个大事情要和大家商量一下,军师的病情稳定下来了,荀彧从许昌发来的情报我也看了,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启程回帝都了?”
“呃……”
“这个……”
“唉……”
满堂的大臣,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安静——没有人能明确地回答,也没有人表达出强烈的回去的意愿……
这其实是种战后的通病——类似于近乡情怯,也类似于人类复杂的心里反应。
“诸位……”曹操面沉如水,缓缓站了起来。飞扬的浓眉下,两道深邃的眼睛竟稀奇地掠过一丝不忍和愧疚。
“我们是死了很多将士,但是我们无愧于国家和人民!每一个死去的士兵,都用忠诚和勇敢,奉献和牺牲,回报了后方的期待……我们回去吧,那里还有我们的亲人,还有……我们的家……”
书房里,静若可闻。
没有人再说话——即使心硬如铁的老将,也已经低下了头,红了眼睛。
“诸位,即使我们无法面对死了儿子和丈夫的乡亲……无人照顾的老人,即使他们打我们,骂我们,我们也应该沉默的接受,毫无理由的接受……因为,我们是军人!”
曹操大声喝令,颤抖的声音中透露着坚定、勇气和担当!
“丞相……”
书房内,再次跪满了一地。
“传我军令,明日三更做饭,即刻启程,返回许都!留守宛城的士兵,每人发放三倍的军饷!”
“喏!”
……
……
-------------端午的分割线-------------------------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凌晨寅时,从前线宛城返回的数万曹军士兵,“偷偷摸摸”地从许昌的东大门开始进城。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
没有喧哗,没有欢迎。
原因,是前线最高统帅曹操曹孟德向许昌的荀彧下达了命令——不许声张,我们要尽量低调地返回帝都——这只是一场惨胜!但是我们却失去了太多的年轻的生命!
疲倦的士兵耷拉着脑袋,木讷的脸庞看不出什么情绪;握着的长刀、长矛或是盾牌都已破损不堪,身上的战甲俱都支离破碎,残缺不齐。
没有人微笑,也没有人拥有着胜利的喜悦——他们都好累,他们非常渴望回家,渴望见到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怕见到死去的战友的亲人,怕见到曾经同生共死的好兄弟的老婆,抱着还不大的孩子,站在城门口,站在寒风中,那滴血欲泣、望眼欲穿的眼神……
他们怕。
他们真的无法面对这些残忍、哀痛的一切。
……
……
夏天的风还在吹拂,天上的月亮也还在照耀,只是挥之不去的阴霾,压着每个人的心头——好沉,好重,好痛。
浩浩荡荡的队伍尽量保持着安静,像是一条受伤的野兽,沉默却又孤独地蜿蜒在帝都冰冷的石板路上……
一盏烛火点起。
两盏烛火点起。
三盏、四盏……无数盏。
象征圣洁的百合花,从楼阁上、街道旁、巷子口里,天空中,缤纷而落。
黑压压的人头,开始出现在了士兵的视野里;数不清的“洪流”,将许昌宽大的长街挤满、堵满、塞满。
死一片的寂静。
所有人都是双眼泪花闪烁,嘴唇颤抖——可是,没有一个人说话
士兵们浑身颤抖着丢下了手中残破的兵器,头盔下发红的眼眶都已“泛滥成河”——眼前的,是他们的亲人、父母、老婆孩子,还有朋友……
“哇!孩子他爹,我想你!呜呜……”
不知道是谁一声撕心裂肺的哀吼,打开了第一道“闸口”,旋即数不清的人们开始激动地拥抱、亲吻、哭泣……
此时此刻,英勇战斗的士兵回到了家乡——他们也只是凡人,他们也同样都来自于最普通的家庭。
军队中央处,将眼前感人肺腑的一幕幕尽收眼底的曹操,眼角微抬,虎目含泪;身旁左右的大将也开始偷偷地抹眼泪。
“走吧,我们下马,从后方绕过去吧。”
曹操心中疼痛,似被一块石头堵着,堵的好难受,好难受……他默默地行了个军礼,收剑下马。
忽然,一声大吼震碎了夜空!
“曹丞相!请受我们一拜!”
“曹丞相……”
哭声遍野。
也分不清是喜悦是激动还是感激——摩肩擦踵的人群似被罡风刮到般,呼啦几声,排排下跪。
偌大的长街,此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