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痛惜无比。
臣曾探寻原由,虽说国子监给生员发钱发粮,可在这京师寸金寸土之地,指着那点钱粮想生存尚且困难,更别说买书买纸笔。
贫苦生员在京钱粮,往往是来自本就贫苦的家里,若是风调雨顺收成好,尚供读得起。
凡逢灾年,或国朝加征杂税之年,贫苦生员无钱可用无物可食,只得选择离开国子监。
臣适才在想,若是朝廷能早几十年如此富裕,又早有首辅大人这般直言敢谏的官员,那些贫苦生员或许就不用离开国子监了。”
说到激动处。
方次辅潸然泪下。
当年。
他曾想资助贫苦生员,可他那微薄的俸禄,比生员们也好不到哪去。
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他这好为人师的人来说,是种折磨。
叶首辅嘴角微微抽搐,虽说在这时节说别的不太好。
但中涵啊,你当国子监祭酒的时候,我也是内阁首辅啊。
当年。
跑老鼠的国库不允许他说这么大义凛然的谏言。
“叶相、方相之心,朕已明了,那,就此施行吧!”
国策!
免除赋税。
内阁拟旨,皇帝加盖玉玺,成。
消息如风暴,从京城席卷至国朝大地。
无数百姓声泪俱下,高呼陛下万岁。
士子们弹冠相庆,各地举办诗文,歌颂陛下恩德。
史官们是最忙碌的。
陛下刚登基不过两月。
留笔的事不能完全记录,就造成佐证不足,无法对陛下恩德充分彰显。
根据陛下起居注进行编撰,不能表现陛下在大事上的乾坤独断。
赈济蓟辽百万灾民,建造京师附城的“福城”,倒是能大书特书。
可赈灾尚没有结束,万一后面赈灾出了岔子,与史官笔下不同,那么,比诋毁陛下的问题还要严重。
徽州、西山的事。
倒是够大。
可不能轻易书写啊。
甭管此事正确性得到了国朝万万百姓的认同,可那惨死西厂、锦衣卫刀下的百万亡魂,杀戮气息太重。
是功是过,还是等后世史官和百姓去评断吧。
大事不能写,小事写了没意义。
史官们愁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最后。
灵光乍现。
为陛下炮制个异象!
古人言:“不凡之子,必有奇生。”
把陛下塑造成谪仙人,下凡来拯救黎明苍生,所有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了。
至于说徽商、晋商,为何没被拯救?
那很简单。
徽商、晋商,与异族们勾勾搭搭,属于背叛国朝的行为。
既然如此,徽商、晋商已非国朝之民,送他们去死,才是拯救!
很快。
史官们动了起来。
有人去找了陛下降生时的老太监老宫女们。
有人去找了那些在京城常年居住的老人们。
有人去找了陛下幼时的奶妈和随侍的太监宫女。
有人去到了陛下曾经就藩的封地,找到了王宫里的人,也找了住在王宫不远的百姓。
有人去了偏远地区,寻找数辈子没离开的农户!
施展“言术”引诱,描绘出陛下降生时、成长时的种种不寻常。
但令史官们没有想到的是,往往只是说了个开头,接下来就是各种滔滔不绝、光怪陆离的“异象”诞生。
组合起来,仿佛来到了神话时代。
史官稍加“润色”,陛下的完整“异象”,被呈入皇宫。
朱由检看完,嘴角不停地抽搐,在后世面对高考语文作文“三手”,都没这么胡扯。
“陛下降生时,皇宫上空有龙凤腾空,国朝各地有麒麟、貔貅、白泽等上古瑞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