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八月,张苍罢相,申屠嘉拜为相。说起这个申屠嘉,勉强算得上是开国功臣,早年间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功升为小队长。汉朝建立后,申屠嘉又跟随刘邦平定黥布,升为都尉,汉惠帝时为淮阳郡守。
汉文帝继位后,开国功臣相继凋零,申屠嘉因资历逐渐升至御史大夫。张苍罢相后,汉文帝本想启用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又顾忌朝野的风言风语,最终还是选择了申屠嘉。
申屠嘉一介武夫出身,性如烈火,嫉恶如仇,于治国并无大才能,唯一的优点就是廉洁,从不接受私人请托。汉帝国施行无为而治的国策,申屠嘉这样的丞相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功业渐成,汉文帝不免有些懈怠,继夏天行幸雍城后,又计划于第二年,也就是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的二月行幸代国。
代国是汉文帝曾经的封地,于他而言有着特殊的感情。此番行幸代国,汉文帝一来想去祭奠下故代王妃,二来是看望下孙子刘登。不管是故代王妃,还是代孝王刘参,汉文帝始终都心存愧疚。
出发前,汉文帝特别召见了刘启,吩咐道:“朕此次行幸,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你就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吧。”
“是,父皇。”
“朝中大事,多请教丞相申屠嘉,他为人正直,但性格刚烈,你要多担待。如果有难以决断的,也可以去问问太后。”
“儿臣遵命。”
“朕老了,有些事也必须交给你了,你要学会承担责任,切不可任性而为。”
“儿臣不敢。”
“朕知道,你一直对王家小女儿念念不忘。挑个时间,将她接进宫吧。但你要记住,后宫之中以德为先,年纪轻轻,不要被美貌所迷惑。”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交代了留守事宜后,汉文帝拜别薄太后,浩浩荡荡出发前往代国。此番出行,后宫之中他并没有带窦皇后,而是带上了尹姬,大臣之中,也只带了邓通一人,其余的全部留给太子刘启。
这是刘启第一次监国,兴奋之余,不免有些如履薄冰。一连几日,刘启将全部心思集中在处理朝政上,一有空就接见大臣,询问各项事务的进度,下朝后不是在长信宫,就是在椒房殿,表现得极为敬业。
几天之后,朝中之事基本捋顺,刘启开始计划将王儿姁迎进宫。这一天,他微服到访臧氏家中,王娡因怀有身孕,并未随行。
得知太子要接自己进宫,王儿姁不禁喜极而泣,从去年三月太子来看望自己,如今已整整过去了一年,太子始终没有露面。
经历了上次的事件之后,臧氏对王儿姁入宫之事本不抱多大希望,反倒是王儿姁,天天盼着,望着,臧氏是心疼不已,又无可奈何。
看到刘启的那一刻,王儿姁的眼睛好像被点亮,泛起了点点泪花,轻轻吟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妹妹,我来晚了,对不起。”刘启握着王儿姁的手,心怀愧疚的说道。
“我知道殿下一定会来的。你看,这只碧玉钗我一直戴着呢。”王儿姁低下头,刘启一把将她搂入怀中,久久不肯松开。
临别之时,王儿姁哭成了泪人:“母亲,女儿此番入宫,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臧氏也不停抹泪,嘱咐道:“入宫后好好侍奉太子,孝敬太后和皇后,尊重各位姐姐,万不可恃宠而骄。”
当初,王娡入宫时,臧氏的内心无比兴奋。为何今日却是如此的伤感呢?臧氏说不清这其中的缘由,也许是老了吧。
刚把王儿姁接入宫,还没来得给她安排住处,丞相申屠嘉就有要事禀奏。对于这个严厉古板的申屠嘉,刘启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动不动就搬出高皇帝,说什么“这是高皇帝的朝廷”,顶得刘启哑口无言。
刘启略加思索,派赵建将薄太子妃叫到自己的寝殿,说道:“太子宫暂时没有多余的住处,就让唐姬和你一起住吧,履霜阁给王儿姁。”
薄太子妃躬身答道:“是,殿下。”
刘启又对赵建道:“你今天就不要管别的事了,协助太子妃,不要出任何差错。”赵建连连点头,自是不敢怠慢。
刘启匆匆走后,薄太子妃上前拉住王儿姁的手,笑道:“妹妹果真好人物,日后有什么不顺心的,可以直接找我,或者你姐姐。”
第一眼看到薄太子妃,王儿姁就感觉很亲切,听她如此关照自己,更是颇为感动,躬身答道:“谢太子妃。”
“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