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长乐未央 > 第79章

第79章

刘濞将袁盎留了下来,而让刘礼独自回去禀报。听说刘濞已经称帝,汉景帝勃然大怒:“好你个袁盎,妖言惑众,误杀朕之恩师,今日是你之报应。”

然而,几天之后,袁盎却神奇的从刘濞大营逃脱。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袁盎在担任吴国国相时,府中有一小吏和他的侍儿私通。袁盎知道后,却没有声张,待之如故。后来,有人告诉那小吏:“你的事,国相早就知道了。”小吏恐惧之下,选择了逃亡。袁盎听说后,亲自将他追了回来,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将侍儿赐给了他,让他继续在府上任职。

如今,那个小吏已成为刘濞军中的校尉司马,又恰好看守袁盎。小吏感念恩情,偷偷将袁盎放了,袁盎得以逃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袁盎不敢耽搁,立即觐见汉景帝。汉景帝一见他就破口大骂:“你还有脸回来?你知不知道,你让朕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还留下了万世骂名!”

袁盎垂头丧气,一言不发。汉景帝大喝一声:“滚,朕再也不想见到你!”

招降之计失败,刘濞也已称帝,双方再无转圜之余地,只能在战场之上决一胜负。让汉景帝感到高兴的是,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围攻齐国不下,为汉军赢得了时间,栾布抵达齐地后,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又撤回了本国,齐地局势为之逆转。

周亚夫得知山东四国已经不能有所作为,遂掉头南下。然而,让天下大跌眼镜的是,周亚夫并没有驰援梁国,还是驻扎在昌邑,按兵不动。

原来,周亚夫在观察了吴楚联军的局势后,向汉景帝汇报道:“吴楚联军士气正盛,兵力也数倍于我,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不如等待时机切断他们的粮道,到时可以一战而定天下。”汉景帝遵守之前的承诺,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这一天,汉景帝在承明殿内和丞相陶青等人商议战局,考虑要不要调回驻扎在北境的汉军主力。

陶青忧心忡忡道:“吴楚联军总兵力达三十万,梁王守得住吗?”

汉景帝脸色铁青道:“必须守得住!周亚夫只有五万,现在还不能和吴楚联军决战。”

“可是,太后那里怎么交待呢?梁王万一有所闪失,太后恐怕会指责陛下决策失误。”

汉景帝叹了口气,转身道:“这件事绝不能让太后知道!”

“是,陛下。要不要调回北方的汉军主力呢?”陶青小心翼翼问道。

“不行。前几日,北地来报,发现匈奴大军异动,集结了十万兵力,随时可能南下。看来,赵王果然勾结了匈奴,这个吃里扒外的逆贼!”汉景帝恨恨道。

这时,赵建禀报道:“邓公求见。”邓公本是谒者仆射,是汉景帝的心腹,周亚夫出兵时,被派往军中担任校尉。他回来做什么?有什么紧急军情吗?

“让他进来,你们都出去。”汉景帝略加思索,吩咐道,陶青和赵建等人依次退出。

“你从军中而来,晁错既死,吴楚有罢兵的意思吗?”行礼已毕,汉景帝直接问道。

“回陛下,吴楚联军不仅没有罢兵,士气反而更盛。”

“什么?竟有此事?”汉景帝大惊。

“刘濞此番起兵,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数十年处心积虑。他口口声声‘诛晁错,清君侧’,不过是以此为借口,顺便蛊惑其他诸侯王。刘濞听说晁错已死,心存轻视朝廷之意,大肆宣扬,说是朝廷腹背受敌,应接不暇,吴楚联军士气更盛。”

汉景帝叹息道:“唉,都是朕的错!受了袁盎的蛊惑啊。”

邓公鼓起勇气道:“臣有肺腑之言,恐冒犯陛下,请陛下恕臣无罪。”

汉景帝有些意外,鼓励道:“你说吧,朕不会怪你。”

“臣担心晁错之死,天下从此钳口矣。”

“此话怎讲?”

“诸侯势大,稍明事理者都知必将酿成大祸,为何只有晁错敢说出来?他对陛下最为忠心啊。臣还听说,晁错父亲为了阻止他向陛下提出削藩之策,愤而自杀,晁错不为所动,自谓忠孝不能两全。诛杀晁错,是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担心以后再也没人敢向陛下进忠言了。”

汉景帝喟然长叹:“你说得对,朕也是悔之无及啊。”

得知周亚夫驻扎在昌邑,梁王刘武立即向他求援,周亚夫置之不理。刘武怒不可遏,向汉景帝写信,请求汉景帝发诏命令周亚夫发兵。

收到刘武的信,汉景帝陷入了一阵沉思,好几次都将诏书写好,转眼又毁弃了。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