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数万大军之中斩杀敌军统帅。
真正的将猛兵勇,精锐之师也。
就是人数太少了,若有数千之众,即便是正面冲击数万南匈奴大军也无惧。
“今日你们表现的不错,功劳簿上给你们记上一笔。”
刘烽笑着说道,“先清理战场,晚上本官为你们设庆功宴。”
“多谢主公。”
所有将士齐声回应,随后开始清扫战场。
刘烽又对李县丞道:“将所有的斥候全部派出去,监视南匈奴军队的一举一动,但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来报。”
“好!”
李县丞领命,转身离去。
眼神中依旧还残留着浓浓的震惊之色。
这两天所见的一切,都超出了他以往的想象。
他从未想过数百兵力,原来真的能完胜数千,甚至数万敌军。
也从未想过一个谋士,竟然能让一支军队强悍至此。
以前数十年,感觉都不如这两天精彩。
见到刘烽的布置,贾诩暗暗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
没有被这场巨大的胜利冲昏头脑,不骄不躁,是个成大事之人。
刘烽转头看向贾诩,笑道:“不愧是贾文和,有你在,本官轻松多了。
以后这种事就交给你了,省得浪费本官的脑细胞。”
脑细胞?
贾诩没听懂,但还是抱拳道:“若非刘县令信任,诩也做不到如此。”
刘烽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县令胸怀大度,令人敬佩。”
贾诩有些感慨,他成功取得了刘烽的信任,可他心里似乎一点都没有兴奋感。
如此人物,真的要让他死于异族之后?
其麾下军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有他坐镇武威县,南匈奴必无法危及凉州,危及大汉。
如果刘烽死了,南匈奴大军南下,与凉州异族勾结,那才是凉州的劫难,更是大汉的劫难。
刘烽看了贾诩一眼,转而望向远方,淡淡地道:“文和刚指挥了一场巨大的胜仗,为何变得更加忧虑?是在担心那撤退的南匈奴大军去而复返?”
“非也。”
贾诩摇摇头,“只是一些突如其来的感想罢了。”
刘烽回过头,盯着他仔细看了许久,忽然说道:“文和是姑臧人,新任凉州刺史董卓也在姑臧吧,莫非文和在想那董卓?”
贾诩心中一跳,面上却非常淡定:“诩原本确实想要投效董卓,可惜他麾下有顶级谋士李儒。
李儒此人心胸狭窄,而且能力与我相似,自然不会容忍我这样的人在董卓麾下,危及他的地位。
时值刘县令全歼武威县数千异族,诩认为自己的机会到了,便奔赴武威县而来。
索性没有来迟,还算发挥了一点作用。”
“看来文和对李儒颇为了解啊。”
刘烽似笑非笑地说道。
贾诩一愣,随后摇头苦笑。
今日感慨颇多,以至于露出了破绽。
若非与李儒非常熟悉,又怎知李儒的性格。
以刘县令的智慧,哪怕一点小小的破绽就足以致命。
却不知,从他第一次踏入武威县县府大厅,就已经暴露了。
“不如让本官来猜一下文和来此的目的。”
刘烽转头望着城外忙碌的众将士,淡淡地说道,“文和想要投靠董卓,故而一早就进入董卓麾下。
但李儒发现了文和的才能,心生忌惮,一直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势打压。
以至于文和至今,可能都没有见到过董卓一面,更不要说表现自己的能力。
此次本官灭三千异族,朝廷封为为侯,再一次引起了董卓的忌惮。
董卓想要杀我,李儒便为他出了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派贾诩来潜伏在本官身边,想办法杀死本官。
待事成之后,他再想办法除掉文和。
以文和的能力,原本并不需要受制于人。
但文和是姑臧人,如果本官没猜错的话,那李儒定是拿文和的家人威胁吧?”
历史中贾诩一直隐藏自己,是所有谋士中最低调的。
正是因为他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旦自己出事,家人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正因如此,他一生都非常低调,也是所有谋士中活的最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