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吧。”
李正不介意为袁天罡答疑解惑,只是李正自己也不懂玄学,如何答疑解惑?
这袁天罡一路上问的各种问题都极为晦涩,李正靠着自己前世积累的一些文科知识,含糊其辞之后,也算是给出了答案。
这一次,袁天罡叹息一声,“弟子多年行走人世间,也曾吃过无数苦,可始终不明白,道,究竟是什么?”
道是什么,这个问题类似于什么?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
“呵呵,国师,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是道吗?”
李正淡淡一笑,眼神之中露出了好奇。
袁天罡摇摇头,“弟子这些年虽然苦苦追求,可始终不解,请仙师解惑。”
李正叹息一声:“道,其实就在身边,在人世间。”
“人间常说,鼠有鼠道,猫有猫道,这是生存之道。”
“人们常说阳关道和独木桥,这是选择之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天地之道,自然之道。”
“人之道,七情六欲,人之道,大喜,大悲,大哀,大痛,天上白玉京,九宫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佛家有云,佛生万象,为众生相。佛法引渡,世人忘记八苦,而道法不同,令世人记住八苦,懂得八苦,拿得起,放得下。”
“国师,道是虚无的,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你我都是道。”
袁天罡有些懵逼,这些话里面信息量有点大。
“仙师,弟子理解不了。”
理解不了就对了,这些玄之又玄的话,可不是一般人一时半会儿能理解的,哲学的东西就是这样。
作为华夏民族之中的道家哲学,这一脉里面的任何智慧,都是大彻大悟之后的智慧,入世的智慧。
这些智慧,只有入世之人才可以明白。
袁天罡当然算入世之人,只是,是人就有他的局限性。
“不刻意追求这其中的道理,只当天地道法自然即可。”
李正说完这句话,缓缓摇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着的时候,纵意人生,快意恩仇,老了,就好好的颐养天年,生病了,就思念远方,心胸开阔,死去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落叶归根即可。”
“国师可有爱的人?”李正再次问道。
袁天罡英俊的脸上愁眉不展,眉心之处,似乎跳动了一下,这一问,怕是问到了点子上了。
“仙师,弟子曾经有过,只是……”
“呵呵,有就是有,没有其他。”李正严肃说道:“爱的时候,就轰轰烈烈,恨的时候,要学会放下,别离的时候,要学会珍惜,怨恨之中,要懂得平静。”
“若是求而不得,就要奋力前行,五阴炽盛之际,要懂得收敛的智慧。”
“你若问什么是道,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李正笑着掀开帘子,看着马车外来来往往的行人,还有经历了旱灾之后刚刚燃起希望,正在农田之中耕种的百姓。
“他们是道吗?他们是,也不是!”
“你我二人是道吗?是,也不是!”
“什么是道?道法自然也,我就是道!”
幸好穿越之前的李正多少记住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不然大学四年图书馆是白白泡了。
我指代任何主体,任何主体都有自己的道,这道是我,也是我代指的任何事物。
当然,这也是袁天罡先入为主,认定了李正就是仙人,不然的话,他定然不会认真思索其中的智慧。
“弟子谨记仙师教诲!”
“不错,不错,孺子可教!”
一听到这夸人的话,袁天罡脸上露出了兴奋。
仙师都说了,该高兴的时候,就要高兴,压抑自己是什么道理?
顺其自然,就是道!
李正心里面默默擦汗,这家伙问题还真的不少啊。
不过也好,一路上也得有人说话才行,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袁天罡的问题很多,时不时还会问李正关于修行的问题。
“仙师说清河县乃是这一世的转生之地,也就是说,仙师并不是一直都在?”
李正点点头,“呵呵,国师,你的想法很大胆,也非常正确。”
“这人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朽的。”
李正此时注视着袁天罡,“转生乃是皮囊,而自身的灵韵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