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何坐在家里,郁闷的不行,他也不是什么有权有势的官员,只是一个小小的将军,管的还只是城门。
大唐长安的城门能有什么油水,油水少不说,责任还重大。
真正的钱少事多责任重,但凡有一点点失误,就可能引起长安之中的变故。
陛下对他委以重任,他常何自然也不能胡来,每日勤勤恳恳,也是把城防做到了极致。
只是这文章,还是讨论国政的文章,该怎么写呢?
毛笔头都咬秃噜皮了,常何始终憋不出来一个字。
“老爷,那个孩子又来看您了。”
常何焦头烂额至极,猛然间眉头舒展,对啊,咱是个粗人,不会搞这些文章,可那孩子不一样啊,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牛人。
别看从小孤独长大,但人家是真正胸中有沟壑,饱读诗书的人。
“好嘞!”常何开心极了,大步流星就去外面迎接那个孩子了。
……
距离李二下达命令已经两天了,满朝文武之中,似乎没有几个人交上了让李二满意的答卷。
尤其是其中关于他和他的父亲李渊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敢写敢说。
李二坐在御书房,看着交上来的奏折,恼怒不已。
“偌大的大唐,满朝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父子这个问题?”
“治国理政,他们虽然有自己的见解,但都是一些陈腐之词,朕哪里不知道?”
“这魏征气煞我也,你以为就全世界哪个都傻,狗日的就你聪明?”
长孙皇后隔着帘子看着李二焦头烂额,骂骂咧咧的样子,很是心疼。
可自己只是一介女流,不该妄议朝政,这该如何是好呢?
李君羡在门外守着,听到御书房里口吐芬芳,脸上也是很难看。
陛下天天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呢就拿自己撒气,虽然是亲戚吧,可不能老这样啊。
这文武百官真就这么差劲儿吗?
想到这里,李君羡突然庆幸了起来,自己好像就不用写这个什么朝政得失的文章。
同为武将,朝中的武将里面有几个比自己识字多的?当年打仗的时候,那军中的文书都要别人写,自己呢,好歹还可以自己动手。
啧啧,想到这里,李君羡笑出了声。
一旁的侍卫听到李君羡发笑,小心翼翼问道:“将军,有什么好事说出来,让卑职也笑笑啊。”
李君羡翻了个白眼,“做好你的事情,一天到晚就知道找乐子,陛下的安危都在你们的肩上,怎么能贪图那一点点的乐趣呢?”
“诶,将军有所不知啊,陛下在这皇宫之中,怎么可能有危险,有李将军在,我等自然放心啊。”
拍马屁谁都喜欢听。
李君羡此时叹息一声,“你们说说看,这朝中武将之中,有哪个能舞文弄墨,才华展露呢?”
那侍卫嘿嘿一笑,"将军,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吧。"
“您想啊,除了李靖大将军,侯君集大将军,其他武将,哪个能比得上将军您呢?”
要的就是这句话,不错,这小子是可塑之才啊!
李君羡摸着下巴,双手抱胸,满意的很,“诶, 也不能这么说,我呢,只是识字而已,算不得有才华。”
“将军太谦虚了,我等若是能像将军这般胸有文采,这辈子也就满足了啊。”
“呵呵,你这个嘴啊,虽然有些夸大,可倒是事实啊。”
李君羡被人拍马屁了,自然开心不已。
只是当他正沉浸在鄙夷那些胸无点墨的武将的时候,猛然间,他听到了一个声音。
那是陛下的声音。
“好一个常何!”
“写得好!”
“条理清晰,一针见血,深得朕心啊!”
李君羡在门外脸都绿了。
方才还自鸣得意,猛然间,他脸上很难看。
常何?就是那个守城门的常何?
他连字都不认识,怎么可能写文章?
一旁正在拍马屁的侍卫也懵了,刚刚说出去的话,现在就打脸了,生怕这个马屁拍在了马蹄上。
“李君羡,叫常何过来见朕!”
……
李正给李二推荐这个人叫马周。
出身寒微,父母双亡,从小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更重要的是,马周从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