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板心里想,回去之后一定要去找江寒,让他们明年多种一些。
要是不赚钱,人家老板能拿这么多钱来提前订吗?
再说了,这种大米品质确实高,带着米香味特别浓厚,跟其他的大米不一样,闻起来就很香。
他没舍得弄来煮干饭,而是抓了几把来煮稀饭,那饭香四溢啊。
不用菜都能喝上两碗。
郭老板小赚了一笔,拿到了回款,立刻就把到钱送到了江家圩。
没等他们拿着欠条上门要钱。
江家圩的人都觉得郭老板这人不错,以前他们卖稻子卖给别人,都是拿着条去好几回,人家都不给钱。
甚至还有一家,收了他们的稻子之后,一家人都跑到苏州去了。
不过,那一家的结局也不好,后来被人给灭了。
郭老板一一的把钱都给了村民,把欠条给要了回来,就另外拿了礼物去江建国家。
他知道要不是江寒想出这个主意,他还赚不到这一笔钱呢。
所以,贵人的恩他是不能忘的。
江建国热情的接待了他。
等到中午放学,郭老板见到了江寒,才跟他商量,问:“来年咱们这个鱼田稻能不能多种一些?”
江寒一听这话,就知道他赚了不少,就问:“赚了不少吗?”
郭老板说:“说赚的多,也倒是没有。
但是人家大商场那边肯定赚的多,大老板拿了八千块钱来订货呢。”
这郭老板也没说实话,但是江寒也不在意。
只要他们都能赚钱,这就是个良性的循环,于是说:“不管大老板拿了八千还是一万,这都不要紧。
只要大家都能赚得到钱,都有利可图就好。”
郭老板的笑容僵了僵,心里想着这孩子能掐会算吗?
不过他表面上却没有说出来,笑着说:“你说的是。”
“明年货源你就不用担心了,明年会有很多货。
你大概能借着这一波发达。
不过,你还是每一步都要走的稳,要不然好景不长。”
郭老板说:“你放心,咱可都是实在人。”
他们说了一会儿话,江寒不想跟他多掰扯,就以要写作业为借口走了。
江家圩的人粮食卖了高价,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他们都心里想着,明年一定要把家里的所有的田埂全都给加高了。
其他的村子也都准备在冬天的时候就把田埂给加高。
戴书记已经说了,大家都可以种的。
他们要养鱼养虾,不仅能卖鱼,还能卖高价的稻子。
他们这边稻子收完了,还有一些红薯、棉花的还需要一些日子。
不过,江寒家没有种棉花,他家种的是玉米黄豆,很麻溜的就收回来了。
当然,这些出体力的活,压根就没让江寒干。
粮食收到家了,大家伙儿就开始到粮站里交公粮了。
那年头种地都要交公粮,不像现在,国家还反过来进行农业补贴。
种地不用交公粮,还给补贴,这可是以前的人从来都没敢想过的事。
这也看出来,后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重视。
但是那个时候政策还没这么好,所以农民夏季的时候交麦子,秋季的时候交稻子,这些都交到粮站里。
棉花要交到棉站里。
每个乡镇都设有粮站。
有的乡镇太大了,就在各个集市上再设立分站。
牛集就有粮站和棉站,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江家圩离牛集进,所以他们交公粮就近来牛集。
那个年代很多基层当官的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就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