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海的次数越来越多。
谷大用整个人都已经变了。
不过唯一一点没有变的就是,在谷大用心里,越来越佩服起朱厚照了。
无论是海外多么寻常的东西,只要是大明没有的,带回来,交给朱厚照,就能便是掉金子的买卖。
还有一点就是,谷大用是个阉人。
入不得祠堂,族谱上不会有他的名字。
虽然有几个子侄受了谷大用的恩惠,混了个一官半职,但是谷大用知道,如果不是朱厚照,他们现在必然会避之不及。
阉人,本就是没有家人的人。
而朱厚照几乎是东宫八虎唯一的亲人了。
外强而中干,色厉而内荏,便是东宫八虎最真实的写照。
纵然是刘瑾,一遇到什么奇珍异宝,想到的第一个人仍旧是朱厚照。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朱厚照如此信任他们的原因。
“爷,奴婢总算是见着爷了。”
一见到朱厚照,谷大用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朱厚照笑了笑,拍着谷大用的肩膀说道:“这么大的人了,哭什么。”
谷大用此时来了精神,起身道:“爷,奴婢这次出海,没带见到什么新鲜玩意儿,就给爷带回来几只小东西。”
丘聚此时站在一旁忍不住笑了出来,看着谷大用说道:“老谷啊,你真是离开爷时间太长了,爷早就不稀罕这些畜生了,这次你就多留几天吧。”
朱厚照一想还真是,谷大用得有一年多没怎么回京城了。
随即朱厚照看着谷大用说道:“大用啊,这海外的差事你办的不错,要不先在京城歇几日吧?”
谷大用还想说什么,此时丘聚却笑道:“当着爷的面,你这老货咋就害臊起来了。”
三人相视一笑,不过朱厚照却将目光对准了谷大用带回来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身上。
总归是漂洋过海带回来的,总不能就这么给他们弄死吃肉,再说了这些玩意儿也不好吃。
朱厚照眉头微微皱起,随即说道:“罢了,罢了,这些东西先养着吧,带回京城去,看看能不能给爷赚回点银子来。”
大婚日子将近,谷大用回来了,朱厚照看了看初具规模的天津,心中却在打着小算盘。
京城的这些文官,闲的时间够久了,该给他们找点事干了。
北京这群人,确实是挺闲,朱厚照再一次的离家出走,将众人吓了一大跳,不过好在谈立本立即向京城汇报了皇帝的行踪。
朱祐樘这才收起了自己四十米长的大砍刀。
不过朱祐樘知道,朱厚照这是皮又痒痒了。
朱厚照自然是知道,自己就这么回了京城,自然是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看了看一份自己早就起草好的诏书,嘴角露出了坏笑。
这是一份跟刘瑾商量过的改革方案。
刘瑾称其为正德新政。
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刘瑾的“奇思妙想”。
但是奇思妙想之下,藏着的却是朱厚照的一些鬼心思。
其实刘瑾的想法,也不简单,例如本省官吏,不得由本省人或临省人担任。
历史上的刘瑾,其实曾经编著了一本《见行事例》,但是在刘瑾死后,这本书便被文官焚毁了了。
里面的内容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刘瑾死后五十年,那场生生的给大明又续了百年国运的隆万改革,处处都显露着《见行事例》的影子。
刘瑾之前上报给朱厚照的新政事例,涉及户部三十款、兵部十八款、吏部二十四款。
但是朱厚照这边,却悄然的在这上面加了几条,取消士人免税政策,改为加俸。
原本朱元璋订下的制度,每个士人免税的土地都是有限额的。
但是古代的土地,并不是连在一块的,很有可能这边一块,那边一块。
而负责收缴粮食的粮长,职权只限制在自家门口的这一亩三分地。
管理跟统计上的模糊,导致士人所有的土地都不用交税了。
这是最致命的问题,农业社会,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百年之后,这士人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不交税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多。
朱厚照这一下,其实就是打在了文官的命门,尤其是江右党的命门之上了。
这样一来,所谓的投献便彻底沦为泡影。
果不其然,当朱厚照这道诏